理论教育 打造广场,打地基前的关键步骤

打造广场,打地基前的关键步骤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之前提到,在微信商业生态里,要么卖货要么卖课;如果,既不能卖课也不能卖货的话,那就选择卖服务。但,为什么之前我并没有把“销售能力”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呢?那么,请问“地基”是什么呢?与此同时,很多人会选择违背原则,甚至放弃底线,用以换取眼前的利益,甚至可能是很大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可预测”及随之而来的

打造广场,打地基前的关键步骤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究竟要怎么做,要学什么,才能做到让别人给我自己打起码4分以上呢?”——如果满分是5分的话。

我们之前提到,在微信商业生态里,要么卖货要么卖课;如果,既不能卖课也不能卖货的话,那就选择卖服务。“卖”显然是重要的,于是,“销售能力”好像明显非常重要。

但,为什么之前我并没有把“销售能力”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呢?为什么在讲销售之前,反复强调的竟然是其他东西呢?比如,我们之前反复强调的是这些:

因为“销售能力”也好,“销售技巧”也罢,其实并不是一个可以凭空产生、凭空使用的东西,它总是只能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

市面上有很多讲“销售技巧”的书籍课程、培训……绝大多数都没用——因为那些技巧不可能凭空产生作用。想想就知道了,就算有人把十八般兵器全都拿过来给你,若是你身体素质不行的话,那些兵器全都是摆设,那些技巧你根本就学不来,学会了也用不好——遇到一个比你更加身强力壮的就直接废了,不是吗?

如果说,微信朋友圈是个“大屏幕”,那么,微信通讯录就好像是“挂着那块大屏幕的承重墙”;如果说,微信是个“大广场”,那么,微信通讯录就好像是“那广场的地面”。那么,请问“地基”是什么呢?

你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地基啊。

同样的道理,“你这个人本身”也是“销售能力”的“地基”。老话说,“做事先做人”,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只不过,它听起来太老生常谈了;或者,单单把这一句话拎出来实在是太不容易引起重视了,所以,新人们总是并不把它当回事儿。

不过还好,在此之前,我们并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就已经让你深深体会到了“你自己的认知发生变化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你只不过是多读了一千多字而已,就已经不再把微信只是当作“熟人通信工具”使用了;你又只不过是多读了一阵子而已,就发现过去的自己太不懂得如何认真做决策了;再然后,你只不过是学了一个新词,“客户终生价值”,就突然间觉得视角开阔了,好像是多了一双慧眼,竟然可以把过去觉得纷纷扰扰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你看,你的认知发生变化,一切都会跟着发生变化,甚至干脆是巨变!那么,如果你整个人发生变化了呢?如果你竟然有可能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呢?

你所存在的世界也会跟着变好。

——你信不信?很多过来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演员黄渤在一次采访中就提到,年轻的时候觉得生活很艰难,遇到的坏人也很多,可是,等有一天,自己已经功成名就的时候才发现,人们对他都挺好的,感觉好人也更多了。这是幻觉吗?并不是,你所身处的世界会随着你的变化而变化的。BOX定投践行群里的刘晓艳老师说得好:

最好尽量按照正确的想法活着……否则,早晚有一天,你会开始按照你的活法想着。

所以,“我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才是最基础最首要的问题啊!

因为经商也好、做销售也罢,都一样,你经营的或者你销售的,本质上来看,其实是你自己,而不是你选中的商品或者服务。理由也很简单,那是因为“是你自己根据你自己的原则选择了那个商品或者服务”,而不是“那个商品或者服务竟然自己有灵魂所以有意跑来选择了你”,不是吗?

不仅从商业角度,更是从人生角度,这个问题有个最硬核的标准答案:

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相信我,如果有一天,我竟然从你手中购买了商品,或者从你手中购买了服务,那么,首先是因为我信任你,而不是因为那商品怎样或者那服务怎样。因为,我必须先付钱才能使用商品或者服务,所以,在我掏钱的那一刻,我是在做一次“冒险”;虽然也许我有机会退货退款,但,在这种不好的结果发生之时,我不还是已经把自己的时间——比那钱更重要更宝贵的资源——赔进去了吗?英语里有一个专门的词组用来描述这种情况,叫作leap of faith,在电影《盗梦空间》的台词里出现过,即,“因为信任(甚至信仰)而甘愿冒险一跳跨越障碍”。

当我们信任一个人的时候,是因为通过时间的检验,我们发现他“有原则有底线”。所以,我们能对他这个人的人品放心。“有原则有底线”的人,做事方式是特定的,选择是有依据的,即,他会用他一贯的原则做决策;不仅如此,他们在做事的时候,还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他们有底线,所以,有些事情他们坚决不做。

于是,这样的人,其行为是“可预测的”(predictable)。即便是在我们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合理推测,他这个人可能会怎么做,因为“他一贯如何如何”,因为“有些事情他绝对不会做”……到最后,我们会看到那预测准确度八九不离十——所以,我们才能信任他。进而,又一次“不出所料”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更加信任他。(www.daowen.com)

在生活中,严格按照正确的原则做事,经常会掉进坑、撞到墙,轻则磕磕碰碰,重则头破血流,真的非常不容易。与此同时,很多人会选择违背原则,甚至放弃底线,用以换取眼前的利益,甚至可能是很大的利益。所以,在后者面前,前者常常看起来像是个傻瓜——不仅朋友不理解,甚至连家人都要不停地抱怨,于是,到最后,能够一直坚持原则一直坚守底线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少之又少。

不用举例。反正只要活下去,你一定会遇到无数的例子,不论是发生在别人身上,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然而,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之中,很多时候,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甚至可能其实非常简单。比如,李笑来写书讲课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了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原则:

我输出的内容一定要对他人真的有用!

与此同时,我还设置了一个底线:

我只写自己已经验证的道理。

坚持这样的原则、坚守这样的底线,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得罪人,不需要“卧薪尝胆”什么的,甚至,干脆就不可能因此与任何人发生冲突,只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与自己死磕,甚至拼命。李笑来出第一本书的时候,同样不可能提前有现在的口碑啊!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读我博客的人觉得有用,读我书的人觉得有用,每一本书都让人觉得有用,听我讲课的人觉得有用,听我讲过很多课的人还是觉得有用——甚至,随着经验的增加,能力的成长,我输出的内容质量越来越好,以至于受众常常感受到“惊艳”……于是,经年累月,在这方面的信任逐步建立起来,因为李笑来的受众都知道,购买李笑来的内容,一个字:值!这就是所谓的“可预测”及随之而来的“信任”。

虽然“有原则有底线”其实可以并不难,但,有一点是非常难的,也只能很难很难,那就是不仅要“有原则有底线”,还要“长期有原则有底线”——反正,“长期”两个字放在任何地方,古今中外,都是少有人能够做到的。

所以才有像沃伦·巴菲特那样的慨叹:

建立信任需要很久很久,毁掉它只需要几分钟。

进而,所谓的“信赖”,是“信任”+“依赖”。那,那些信任你的人凭什么竟然会“依赖”你呢?首先,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依赖;而后,如果你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再加上另外一点就够了:

专业

——那么,“信任”你的人会进而“信赖”你。

在平民的世界里,所谓的“专业”真的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难。你的朋友,既然和你都相处了那么久,他们在基本的事情上就是信任你的。然后,若是你家里的装修竟然在朋友圈里做到了最好,甚至不仅最好还最经济,那么,很快,你的所有朋友都会向你请教,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这就是“信任”之后因为所谓的“专业”而获得的“依赖”,即,“信赖”——你觉得很难吗?

其实,所谓的“专业”或“突出”只是一个习惯而已,一个可以养成的习惯。很小的时候,我父亲教我说:“你要学会时不时做出让大家佩服的事情。”——然后这句话我受用终生,所以才会有很多事情发生。比如,当老师们觉得我是个废柴的时候,我会突然拼命努力考出第一名的成绩;比如,突然之间,我的同学们发现我领了一个什么“东三省青少年宫计算机竞赛冠军”奖杯回来;再比如,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同学们发现整日吊儿郎当的李笑来,竟然不仅有毕业证,还有很多人最终并没领到的学位证……诸如此类吧。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天分,而是一个经过长期习惯而养成的行动模式、决策模式。真的只是习惯而已,即,习惯性地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出怎样的惊人决策——“习惯性突出”。

记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更“专业”一点——只要养成这个习惯就好。其实,“比大多数人更专业”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不管做什么,养成以下三个好习惯:

你只要观察一下绝大多数人就可以了,他们做事都是“没头没尾”的,所以,没有第一个习惯和第三个习惯;甚至,即便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也完全没有“全力以赴”的精神气,所以,干了就好像没干一样,哪儿可能“专业”得起来呢?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突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依赖”,所以,永远不可能获得“信赖的支持”。

所以你看,大多数人不值得被信任,大多数被信任的人不值得被依赖,于是,成为人群之中的前1%,只需要这么简单的方法论就可以了——首先,通过“有原则、有底线”成为少数10%值得被信任的人,然后,通过“专业、突出”成为那少数10%之中的10%,即,1%——真的很难吗?

“成为前1%”,用我们的话讲,就是成为“平头”——“平民头部”的缩写——显然是值得为之付出为之努力的实实在在的目标啊!别说用6~18个月去做了,哪怕为之努力付出一辈子也是值得的啊!更何况,你也看到了,要做的事情其实真的挺简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