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高校巡演以“青春版”为号召,用青春的演员演绎青春的爱情故事,来吸引青春的观众。谈到昆曲,数十年来面临难为后继的境况,其古雅的文辞已经对当代的观众构成读解的障碍,其纤徐婉约的水磨调与当代人的生活节奏顿渐两歧。但是爱美、爱情、青春是永恒的,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更能感动青年人的关根。《白先勇说昆曲·序》中谈到:“青春版,则是要用精美、漂亮、青春来表现《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青春爱情,使他们的这段挣脱束缚、感动鬼神、超越死亡的爱情充满青春的魅力和活力,以吸引年轻的观众。”〔3〕“青春版”《牡丹亭》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以青年人为新的受众群,对传统戏曲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在戏曲中加入深受年轻人青睐的流行因素,对原有的审美品质进行一定的“破坏”,在内容和形式上向现代生活靠近,甚至对传统进行肢解和颠覆性的变革,在古老的昆曲舞台上,刮起了一缕“青春版”戏曲清风。它作为一首青春之诗、一支青春之歌、一场青春之梦,长久地留在了新一代观众的心里。
青春版《牡丹亭》在演员选择、服装设计、舞美设计、音乐创作、灯光布置等多方面立足于21世纪的审美视野,采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法,让经典的故事、青春的主题散发永恒的魅力,展示古老昆曲的青春传承。如扮演杜丽娘的沈丰英,扮演柳梦梅的俞玖林,男女主演正值花样年华,形貌唱作俱佳,是极具潜力的两块璞玉。旦角服装一改宽袍大袖、中正和平的传统,突出腰身有了性感意味,服装色系为淡粉、鹅黄、粉紫、淡青、浅绿、纯白、嫩粉,使得演员一登场观众便意外地发现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尚感。舞美的设计风格写意简约,吸收了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要素,体现出诗情与画意;“空舞台”的设置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昆曲载歌载舞的虚拟空间,“砌末”的极有节制的使用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自由流转的余地。在音乐伴奏方面,既有传统的丝竹婉丽之美,又融入了大提琴的沉郁忧伤之味,音乐主题鲜明、印象深刻;“观众对青春版《牡丹亭》音乐的一致评价是‘年轻’、‘好听’。‘好听’二字,是对感受的直接的表达和对音乐的朴素的评价;‘年轻’二字,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究其实际涵义,显然是说音乐不故步自封、不画地为牢,因而朝气蓬勃、充满生命力,被新时代、新观众所接受,预示了它的广阔前景。”〔4〕舞美灯光一改传统戏曲表演区间始终放着一桌两椅、满堂亮,吸收了话剧、音乐剧的元素,布景简约但有变化:灯光只照亮正在进行表演的区域,周围保持昏暗;灯光变化与软布景结合制造不同的场景,场间转换不是用传统的二道幕,而是切光换场,还运用了追光、定点光等。所有这些手段,又都和谐地统一于《牡丹亭》的古典诗意之中,与青年观众形成了最佳的审美距离。(www.daowen.com)
青春版《牡丹亭》本是现代艺术的一次实践,却成了时尚。现代艺术是与年轻声气相接、血脉相通的。昆曲要“青春”起来,就必须先符合时尚。因为它的叙事符号和结构没有变,只是增添了现代唯美意识支配下的色彩调剂。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季国平称自己这几年看过6个版本的《牡丹亭》。他说:“所谓经典,就是曾经的时尚。从这个角度来说,《牡丹亭》本身就蕴含着时尚元素,它能得到青年观众的喜爱一点也不奇怪。我认为,传统名剧可以时尚,但要以尊重传统为前提,不能为时尚而时尚。青年演员演给青年观众看的青春版《牡丹亭》,就是现代人对传统经典名剧一次成功的现代舞台实践,为昆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可资借鉴的例子。”〔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