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能如此风靡校园,与其以青年为传播对象、以青春爱情为传播主题的明确定位极有关联。《白先勇说昆曲·序》中言:“青春版,则是要用精美、漂亮、青春来表现《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青春爱情,使他们的这段挣脱束缚、感动鬼神、超越死亡的爱情充满青春的魅力和活力,以吸引年轻的观众。”[12]可以说,正是对剧目主题的精准把握和对剧目受众的精准定位,使得青春版《牡丹亭》的剧创人员始终围绕传播昆曲艺术、培养昆曲观众、寻求薪火相传的传播主旨,取舍删添,精益求精,在传播链条的信源上占了先机。
(1)“至情、至真、至深”的青春爱情故事
一方面,青春是人类个体生命行程中最为绮丽、活跃的阶段,而爱情又是一个时常萦绕于人们脑际让人感怀追念的话题。相比其他戏曲主题,青春的共有体验和对爱情的美好渴望是共同的,故而青春爱情故事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而昆曲本身也是抒情的艺术,昆曲《牡丹亭》更是抒“至情”、“奇情”的艺术。实观之,青春版《牡丹亭》发展了汤显祖“情至”、“情真”和“情深”理念,改编整合为“梦中情”、“人鬼情”和“人间情”。杜丽娘为情而痴,因梦而亡,复又因情而得以还魂人间;柳梦梅为爱所狂,因梦而名,寻得梦中人之魂魄并与之人魂幽媾,复又挖坟开墓重生梦中人。这种真挚而又炽热的爱情主题直接触及到了情与理的冲突,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映射出不同时代的个体对永恒情感的向往和认同。每个时代的观众都会从中经受一次情感的洗礼,也都将有所启发与感受,故而这样的主题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
另一方面,戏曲的前途在于培养年轻的演员,吸引年轻的观众。戏曲也只有走向青年,拥有新一代的青年观众,才能得以长久发展。而歌颂青春、歌颂爱情的《牡丹亭》又尤其适合青年观众,也最易打动青年观众。“青春版《牡丹亭》以现代精神对传统戏曲精髓进行解读,通过一个女子因个人青春苦闷而誓死追求爱情的演绎,接通了现代人的青春偶像追求。”[13]剧中所表现的“至情”既与现实中的“一见钟情”、“郎才女貌”有着呼应,又着力于表现个人追求“天然”的本能。尤其是杜丽娘和柳梦梅那种生死缠绵的男女至情,在年轻人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在高校中巡回演出,让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相对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先睹为快,也有效缩短了审美主体与对象主体的审美距离,培养了青年昆曲观众。“《牡丹亭》自演出至今,75%的观众都是青年观众”,[14]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欣赏昆曲的景象。
(2)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营造(www.daowen.com)
戏曲艺术是一种集视觉、听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鉴于戏曲的综合性艺术特点,其传播过程所承载的信息也应是立体的、多层面的,如唱腔、音乐、表演和场景设置等。而就当下社会的文化审美旨趣而言,追求“时尚化”、“视觉化”、“图像化”之类感官刺激,也是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对文化的主要消费方式。这就要求现代戏曲表演,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舞台布景、演员造型、音乐设计等都必须具有全方位的冲击力,尤其是视觉的冲击力。换句话说,今天的优秀戏曲作品需要蕴涵着从深层思想文化到表层感官的丰富信息,方可能获得最佳表演传播效果。
事实是,青春版《牡丹亭》既以传统文化精髓为体,又以现代舞台技术为用,充分借鉴了现代舞台所运用的各种手段,声、光、电俱全,舞美、道具、服饰俱佳,从布景、服装、化妆、音乐等方面体现出诗情与画意、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从演员形象来看,扮演男女主角的两位青年演员可谓是俊男美女,形貌唱作俱佳:杜丽娘,芳容绝代,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柳梦梅,风神俊朗,儒雅风流,光彩照人。演员甫一登场,即使观众获得一种欣赏时尚偶像的审美愉悦。从服装色彩来看,青春版整体服装色调清新淡雅、丽而不俗,凸显出精美、飘逸、雅致的风格。从舞台音乐来讲,青春版在保持原味昆曲的基础上,又充分考虑到今天的观众难以长时间聆听节奏缓慢的冗长曲子的特点,在节奏上作了适当的处理,删减部分曲目,又适当安排男、女声合唱,有力地烘托了舞台气氛。从舞蹈设计看,主要人物的舞蹈优美,增加的众花神也轻盈飘逸,优雅绝伦。就舞台设计而言,其简约为主、虚实相间的创意,构造出了空灵、简洁的舞台样式,细腻而又大气。
美是青春版的第一要求,“视觉上要美,视觉才不会倦怠。”[15]绚丽多彩的服装,摇曳生姿的舞蹈,现代舞台艺术效果,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既具有明显的雅化特征与唯美倾向,又折射出时代精神与时尚品质。对于喜欢时尚的青年观众来说,初次接触,青春版《牡丹亭》即给他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为之留下了惊奇而又惊喜的第一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