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4月,由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台北首演。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上演成为当年台湾的轰动性文化事件。2004年5月,青春版《牡丹亭》在香港沙田大会堂上演,并轰动香港剧坛。随后的澳门国际艺术节上,青春版《牡丹亭》也成为最具看头的剧目。[8]一名美国观众在圣塔芭芭培劳戏院观看完青春版《牡丹亭》后这样感言。所谓“青春版《牡丹亭》现象”正由此而来。

2004年4月,由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台北首演。9000张戏票在演出前几天早就被抢购一空,而且几乎一半的观众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人,并有美国、澳洲华侨不远千里前来观看演出,《联合报》也破例头版头条刊登首演消息。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上演成为当年台湾的轰动性文化事件。

2004年5月,青春版《牡丹亭》在香港沙田大会堂上演,并轰动香港剧坛。“没想到在香港是一样的轰动,一样的年轻人反应都觉得不得了,我觉得我们的青春版肯定是有一定的吸引年轻人、感动年轻人的地方。”[1]白先勇在接受采访时不无自豪地感叹。

2004年6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大陆首演。苏州大学存菊堂内2000个票位开演前已是一票难求,“开演后拥进去2500多人,连走道上都挤满了,演出结束后,一大群学生涌上来要求拍照”[2]。这种被众粉丝前呼后拥争相寻求签名的热闹架势,通常情况下大概只在当红影视歌坛明星的新闻发布会上方能见到。

2004年10月,在北京这个戏剧艺术中心,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谢幕时观众鼓掌长达15分钟,被称为剧院开台以来最具轰动的演出。

2004年11月,青春版《牡丹亭》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最佳坐席一张卖到1500元,而且是三场连台,座无虚席。据说,这也是昆曲第一次入演上海大剧院。随后的澳门国际艺术节上,青春版《牡丹亭》也成为最具看头的剧目。

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演出,观演人数达万人次。表演剧组每到一学校就掀起一阵热潮,演出时场场爆满,观众掌声阵阵迭起。及至2006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二度入演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盛况依然如前。

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剧组走出国门,在美国加州连续演出12场,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新的奇迹。华裔和非华裔观众,都看得如痴如醉,“在伯克利大学演出时非华裔的观众占四成”[3]。新闻拍摄的照片显示,有观众在演出结束后站起来鼓掌20分钟尚不知停歇。[4]在美国圣塔芭芭拉市演出时,该市MartyBlum市长宣布10月3日—8日为全市的“《牡丹亭》周”。[5]

时值笔者撰写此文,青春版《牡丹亭》又巡演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内陆高校,继续其百所名校巡演的计划。

……(www.daowen.com)

“除了2003年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的京剧连本戏《宰相刘罗锅》以外,恐怕没有哪部戏剧作品有青春版《牡丹亭》那样大的阵势与影响了。”[6]在北京这个全国戏剧中心,北京媒体这样报道。

“现在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一种是没看过的。”[7]北大学子在百年纪念堂看完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后,在网上这样诠释高校学生对青春版《牡丹亭》的喜爱和赞誉。

“在路培劳剧场看了五十年的戏,没有看过这样好的演出,观众起立喝彩,长达如此之久。”[8]一名美国观众在圣塔芭芭培劳戏院观看完青春版《牡丹亭》后这样感言。

“看过青春版《牡丹亭》后,我有一种感觉,‘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青春版《牡丹亭》。”[9]深圳大学教授吴予敏院长说。

“如果说,《十五贯》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青春版《牡丹亭》则是一出戏普及了一个剧种。”[10]刊发在学术期刊文学评论》上的一篇文章这样引申。

……

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已是近年来中国戏剧界影响最大、最引人关注的事件,其高校巡演活动又在大学生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与影响,成为媒体、学界、观众热烈讨论的话题。所谓“青春版《牡丹亭》现象”正由此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