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典美与现代包装手段的完美融合 -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古典美与现代包装手段的完美融合 -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并非是以牺牲美的代价来迎合时尚的,它将中国传统戏曲之根稳扎下来,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段进行重新包装与整合,将昆曲的美发扬到极致。青春版《牡丹亭》是一次原汁原味的古典昆曲演出,也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时尚文化事件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写意的,在内容与形式上突破自然形态的生活局限,追求神似的表现,并大胆运用浪漫主义的夸张表现手法,是偏重于表现的艺术:在语言上,除了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具有表现力的口语以外,还融入了优美的古诗词,采用诗与歌的艺术形态,具有诗美的韵味;在动作与表情上突破自然形态化为舞蹈艺术,以舞蹈的美与力使戏曲具有了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生活里的人体自然形态化为各种脸谱和服饰的艺术形态,使戏曲艺术在人物造型上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昆曲之所以为昆曲,除了具备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特性之外,还有两点过人之处,那就是精致和高雅,昆曲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此。

在现代都市,美的标准已经充分的个性化,但人们习惯于将美与时尚联系在一起,凡是时尚的东西,就是人们所跟风追求的。但时尚并非与传统对立,正如穿旗袍可以成为时尚一样,听古典音乐演唱会或谈庄论禅、品茶论道,也是一种时尚。青春版《牡丹亭》从前期的文化宣传、广告策划、对自身文化定位的特殊强调等这些现代传媒的文化运作到高校的宣传巡演,可以说是一场时尚文化事件,切切实实地吸引了众多广大知识分子眼球,在大学生中,看《牡丹亭》、谈《牡丹亭》几成时尚。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并非是以牺牲美的代价来迎合时尚的,它将中国传统戏曲之根稳扎下来,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段进行重新包装与整合,将昆曲的美发扬到极致。白先勇先生曾明确提出过自己的戏剧理念:“一方面尽量保持昆剧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但我们也适当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来衬托这个古典剧种,使其适应现代观众的种种视觉要求,同时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1〕正如白先勇先生多次强调的那样:“青春版不是声光电的种种堆砌,也不是只展示身容唱念的舞台格套,更不是摆脱了原著意蕴的误读错解,而是用现代人的眼光、现代人的表达形式,体味、挖掘传统的魅力并使之与当代时尚恰当结合的典型。喜欢传统的观众看到了符合昆曲程式标准的唱念做打,喜欢时尚的观众看到了符合时代精神包装的人情物理,而这些无不经过了现代视角的层层过滤,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创造,这应该是青春版之所以青春的重要内涵。”〔2〕

无论是让人酥倒的吴侬软语,还是“一板三眼”的水磨声腔,抑或是雅致优美的唱词,始终细腻温婉如江南的花红柳绿小桥流水。青春版《牡丹亭》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中国传统昆曲艺术精致细腻、含蓄委婉的特点。杜丽娘略略低眉颔首的羞涩姿态,那微微上扬的万分淑仪的嘴角,那水袖轻挥的盈盈身段,那柔弱细软又声声含情的声段,一个端美淑仪、清心玉映,温柔似水又内心炙热浓烈的大家闺秀,就这样把我们带进了她生生死死的爱情神话里。杜丽娘的美在黑色的布景下显得格外醒目扇子、水袖在一张一弛间道尽少女心中的无尽情思:“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柳梦梅手持柳枝在杜丽娘梦中缓缓走来,那一声“啊,姐姐,小生那一处不寻到,你却在这里”!真是让人春心荡漾,杜丽娘偷偷瞟一眼身旁的风流俊郎,含羞不语,心中的惊喜却写在脸上。于是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草作垫,花中眠,娇娃俊少,花样年华,两情和合,就把那“领扣松衣带宽”,“忍耐温存一晌眠”,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柔怜。《惊梦》一出,花神们分作两路,悠然出场,霓裳羽衣,翩跹婀娜,裙裾生风,若水波般灵动,披风随之飘飘扬扬,倾倒了全场年轻的观众,更衬得美眷如花、春色如许。这梦境中的情思让所有观众“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到《离魂》一出,蒙蒙月色,靡靡细雨,丫鬟推窗对月,美人瘦若细柳,杜丽娘在花神的簇拥之下,身披曳地的红色大斗篷,慢慢走向舞台深处。渐行渐远的杜丽娘手拈一枝梅花,蓦然回眸之际,音乐响,黑幕之上一束亮光,摄人心魄的美就这样被表达出来。地府里是她痴情的魂,人间是她青春的画,冥冥中那梦中柳郎拾得此画,杜丽娘起死回生,红衣的杜柳在花神的簇拥下相拥于人间地狱之间,才子佳人终成人间佳话。应该说整出戏体现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环环相扣的特点,唱词寓物咏情,而文言文戏词的含蓄凝练却诗意浪漫的特色,使得几个出彩的片段犹如“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演员在舞台上的唱、念、作、打都像在翩翩起舞,一颦一笑都教人心神激荡,恰如一场四百年萦绕不绝的情梦。(www.daowen.com)

青春版《牡丹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传统昆曲舞台风貌,简洁空灵的布局保留了昆曲本身的朴素、淡雅的古典品质与美学特质,遵循了以简驭繁、以实涵虚的美学原则,特别是“一桌两椅”的舞台,在保持传统格局的基础上,充分给出了古典戏剧写意、象征的留白,呈现了明晰的自然主义风格。《写真》中,杜丽娘寥寥几笔就完成了自己的自画像,“在《淮泊》中,酒保仅用一条长凳和柳梦梅建构起寄宿投店的场景,呈现出传统戏曲的美学风范。在这个基础上,诸多的传统意象一再地张扬出古典的美学追求,舞台上垂吊的书法条幅,成为剧中人身份的展现;《游园》中色彩模糊而强烈的布景,丝毫不破坏观众对演员表演的欣赏;甚至《如杭》中淡淡的两笔墨色呈现的惨淡、凄凉的战难之境,都成为传统视野下的艺术场景。”〔3〕青春版《牡丹亭》值得称道的还有演员的服饰,戏服材料选用辅以手工苏绣的丝绸,刺绣内容由中国传统意象,如梅、兰、竹等组成,愈发衬托演员的身段体态。男女主角的每一次出场,戏服都会让人遐想翩翩、心旷神怡,或浓艳、或秀雅的牡丹、杜鹃、梅花、百合、墨兰,淡黄、粉红、嫩绿、水蓝、大红……栩栩落在柔白细软的丝质绣服上,堪称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和以前相比更多出了精致与写意。更仔细的观众还会发现旦角的衣裙在腰身上悄悄地改动,以往是宽袍大袖、中正和平的,不甚突出女性的身段,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设计者则是缩紧腰身,突出女性的身段的窈窕,于是观众便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具有当代时尚气息、拿现代人的眼光看也更为靓丽的形象。青春版《牡丹亭》的宣传海报也做得美轮美奂,色彩妩媚而艳丽,人物造型大胆而突出,比起如今的电影大片海报而言更多出了几分耐看。

青春版《牡丹亭》是一次原汁原味的古典昆曲演出,也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时尚文化事件。她最大限度地遵循了古典昆曲含蓄细腻、雅致蕴藉的美学风范,诸多因素的共同配合传达出一种别样的神韵,老戏迷从中看到的是原汁原味,初次接触昆曲的观众感受到的是古典美的震撼。但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宣传包装,没有出彩的服装、舞美设计,这也就是一次小范围的成功演出,不会取得如此的文化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