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象声词和色彩词比作诗家词国里两位珠圆玉润、闭月羞花的佳丽门迎,这是很贴切的。中国古典戏曲语言里由色彩词所构成的色彩旋律,是戏曲语言里最亮丽动人的一道风景线。在那“赤橙黄绿青蓝紫”里,“谁持彩练当空舞”呢?
让我们先看看《梧桐雨》第四折唐明皇的一段唱曲:
[黄钟煞]顺西风低把纱窗哨,送寒气频将绣户敲。莫不是天故将人愁绪搅?前度铃声响栈道,似花奴羯鼓调,如伯牙水仙操。洗黄花润篱落,渍苍苔倒墙角;渲湖山漱石窍,浸枯荷溢池沼;沾残蝶粉渐消,洒流萤焰不着;绿窗前促织叫,声相近雁影高;催邻砧处处捣,助新凉分外早。斟量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11〕
这是第四折的压轴歌曲,彻夜的西风、寒气、秋雨,骚扰着纱窗,敲打着绣户,难道老天故意和已经非常愁苦的人作对?昔日拥有江山和美人时,唐明皇何等的辉煌,今日孑然一身,这风儿、雨儿也欺负他。远处可听到隐隐约约过栈道的铃声,它们好似花奴敲的羯鼓调,又像伯牙弹得水仙操(琴曲名),使人心烦意乱;近处抬眼一看,雨水把黄花、苍苔冲刷得七零八落,把篱笆和墙角冲倒;湖山的石窍,以及那漂着枯萎荷叶的池塘也全被水浸满;连死去蝴蝶身上的颜色也没有了,萤火虫都亮不起来了;绿纱遮挡的窗前,一只孤单的大雁正在哀鸣。作者用这些凄凄惨惨戚戚的景象,烘托唐明皇无限思念杨贵妃的凄凉心情。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云:“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段曲子里的物——秋雨、黄花、苍苔、枯荷、蝶粉、萤焰、绿窗,从形、色、声上,件件叫人感伤,从而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再如:
《西厢记·长亭送别》里的著名唱段,[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写得非常大气、悲壮,令人心摇意荡。这真正是彩、声、情相谐相连,文质不灭。《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红娘鼓励张生“今夜这一弄儿,助你两个成亲”,即“将生米做成熟饭”,先斩后奏。红娘[乔牌儿]唱段,很富有色彩旋律:
你看那淡云笼月华,似红纸护银蜡;柳丝花朵垂帘下,绿纱茵铺着绣榻。
这里红娘将大自然天造的美虚拟成“洞房”,“淡云”、“月华”、“红纸”、“银蜡”、“柳丝花”、“绿莎茵”,何等的艳丽,就像张生和莺莺这对为自由恋爱而舍命抗争的人那样光彩,大自然也在为这对天造地设的恋人喝彩助威。这真是景艳,人艳,词艳,情更艳!如此浓彩艳情的曲子,怎能不流韵于千年耳畔呢?
当然,中国古典戏曲的语言艺术远非以上三个方面能概括,而这三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出现的,它们纵横交错,相辅相成,使得戏曲语言分外妖娆。读之,沁人心脾;听之,心旌摇动;感之,思绪万千;叹之,回味无穷,这就是中国古典戏曲的语言艺术。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注释】
(www.daowen.com)
〔1〕马融:《长笛赋》,见费振刚等辑校《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页。
〔2〕王实甫:《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周德清:《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一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4〕王骥德著,陈多、叶长海注释《曲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康锦屏:《中国古典戏曲语言的审美特征》,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第11页。
〔6〕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2、87、33页。
〔7〕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8〕蒋伯潜、蒋祖怡:《诗》,上海书店1997年版,第158页。
〔9〕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2、87、33页。
〔10〕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2、87、33页。
〔11〕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宋辽金元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第28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