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抢救一个传统文化品种,不仅是在抢救一种独特的人类文化品类,而且是在抢救一种重要的人文精神、人性底蕴。”本着为了把人们对戏曲的疏远转变为对戏曲的热爱,把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目的,《梨园春》节目诞生了。就是这样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电视戏曲栏目,在它走过的十多年的路程中,它创造了很多个奇迹:它的出现带动了全国的戏曲热,多家电视台开始借鉴和学习并创办戏曲类电视节目,如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北京电视台的《同乐园》〔7〕等;它首创了电视媒体与戏曲艺术结合的模式;《梨园春》擂台赛的戏曲人才和爱好者已有数万人,电视机前的戏曲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它的平均收视率保持在20%以上,最高收视率达到37.48%,始终位居全台第一,并带动了整个卫视频道的收视率〔8〕;《梨园春》的热闹红火,已成为许多戏曲界和新闻界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成为如何拯救戏曲文化的范例;《梨园春》的擂台赛,尤其是少儿擂台赛,更是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培养和发现了一批新人,造就了很多家喻户晓的戏曲小明星,并通过这些可爱的小明星把戏曲带入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认识戏曲,热爱戏曲,为中国戏曲的普及和继承作出了贡献。
但是,我们在看到《梨园春》少儿擂台赛成功的同时,也应该对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作出思考。比如:很多孩子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年龄,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戏曲和表演,是否会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成为小擂主小明星的孩子们,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还不能够理智地面对成功与失败,从小生活在荣誉的光环下,对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是否会有影响?家长们如果受到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而把自己对戏曲的爱好强加给孩子,强迫他们学戏唱戏,是否会事与愿违,导致孩子从心理上对戏曲的排斥?另外,从节目本身来讲,在此次“花儿朵朵开”少儿戏迷擂台赛中,节目组邀请了很多之前的小擂主担任评委,为前来参赛的小选手们打分。可能这些熟悉的面孔可以吸引更多观众,但是让这些小擂主们来掌握如此的生杀大权,来完成本该由专业人士完成的工作,是否会使比赛有失公平?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⑧《孔莹人物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546614.htm。
⑨《豫剧童星秦梦瑶的成长故事》,http://www.hnol.net/gb/content/2003-07/29/content_2072600.htm。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注释】
〔1〕刘兴武,吴晓明:《戏曲文化传播的危机与振兴》,《邢台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郭大帅:《分众传播”直击中老年消费市场》,ADVERTISING POINTER2005年第6期。(www.daowen.com)
〔3〕蒋愈红:《梨园春迈向新的制高点》,《新闻爱好者》2004年第8期。
〔4〕蒋愈红:《梨园春迈向新的制高点》,《新闻爱好者》2004年第8期。
〔5〕《玉亭为〈梨园春〉叫好》,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402266,html。
〔6〕《关枫〈梨园春〉“花儿朵朵开”少儿戏迷选拔赛全面启动》,http://www.liyuanchun.net/lyzx/page.asp?id=6814&menu_id=79。
〔7〕卢焱:《传播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以河南卫视〈梨园春〉为例》,《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8〕卢焱、蒋愈红:《“梨园春”的传播学思考》,《新闻爱好者》2003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