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传播情况是跟它所处的环境休戚相关的,通过对现时戏曲所处环境变化的分析,就不难发现,戏曲艺术面临发展困境是有原因的。
首先,道德准则随时间发生变化,部分传统的戏曲内容不为现代受众所接受。以京剧为例,“忠、孝、节、义”是传统京剧所宣扬的天经地义的处世立身准则,但在现代人眼里,只有“孝”和“气节”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所谓的“忠君”的臣仆意识、“夫为妻纲”的妇女“贞节观”和是非不分的“义气观”〔1〕都是迂腐和不可接受的。道德观的差异,直接导致带有这些内容的戏曲不能为现代人所接受。
其次,表演形式的程式化不符合现代受众多样化的需求。程式化是戏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戏曲对唱腔和动作都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确定的场景和动作代表特定的含义,这似乎是约定俗成的。表演和唱腔的程式化其实对演员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一板一眼的认真敬业的精神。然而这些却被现代受众认为是形式单一,单调乏味,自然无法长时间地吸引受众。(www.daowen.com)
再次,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受众无暇品味慢节奏的戏曲。在戏曲艺术的兴盛时期,人们可选择的艺术形式并不多,而且生活节奏整体较慢,人们有时间细细品味戏曲表演中演员的细致表演,投入地听演员大段慢条斯理的演唱。而现代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更高水平更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的艺术表演形式,自然使大多数受众放弃戏曲而选择其他。
最后,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使得青年一代对戏曲不感兴趣。各种新奇的充满刺激的新事物使青年一代应接不暇,所以,比起大多以历史人物故事为内容的戏曲艺术来,青年一代更愿意选择电影、网游作为休闲方式,而不愿在他们觉得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戏曲上花费时间。以央视的戏曲频道为例,该频道的观众群以中老年及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占整个收视群体的80%以上〔2〕。戏曲艺术的主要受众为中老年人,无法引起青年一代的兴趣和重视,这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最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