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剧艺术与旅游嫁接,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川剧艺术与旅游嫁接,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欲将川剧的地方艺术价值让更多人感受并接受,可着力开展与旅游嫁接上去,这既可充分发挥川剧艺术的资源优势,又可丰富全川旅游的文化内涵。从戏剧文化到旅游文化,川剧与旅游的嫁接之路通过展现地区文化这一桥梁搭建起来。所以说,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将主要目光投向来省旅游的群体身上,而应更加重视本土人士,保证长期的、不易流动的广泛观众群体。

川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充分肯定了川剧艺术在当代四川地方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地位。欲将川剧的地方艺术价值让更多人感受并接受,可着力开展与旅游嫁接上去,这既可充分发挥川剧艺术的资源优势,又可丰富全川旅游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与旅游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创造出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常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区演出品牌和旅游文化系列产品,从而获取旅游与游客、文化与观众等‘一举数得’的效益。”从戏剧文化到旅游文化,川剧与旅游的嫁接之路通过展现地区文化这一桥梁搭建起来。同时,近几年一些剧团就将二者结合起来,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不仅推广地方戏曲艺术,而且还能帮助剧团逐渐走出生存困境。2003年,遂宁市川剧团针对演出日趋萎缩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集中团内青年演员排练了《金山寺》、《滚灯》等一台技巧性较强的综艺节目,进入成都武侯祠大戏楼献艺,成为第一个进入成都旅游胜地商演的地市级艺术团体。由于该团节目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来武侯祠旅游和观看演出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该团周书记说,“在此演出,既出戏,又育人,还得实惠!10余人的演出队,每日演两场,每场收入虽只有几百元,但长年累月不停地演,其经济效益就大大可观了!”足可窥见此举的文化及现实意义。此后,不少剧团纷纷效仿,拓宽思路,进景点入茶楼,实为一振兴川剧的良举。

与此同时,有学者指出:“利用旅游的平台宣传川剧艺术是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此以往,川剧在外地和外国人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可能会只是像杂技一样的杂耍,如:变脸藏刀、滚灯等等,而不能真正感受到川剧深刻的艺术内涵。”所以说,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将主要目光投向来省旅游的群体身上,而应更加重视本土人士,保证长期的、不易流动的广泛观众群体。也就是说,本土观众各个年龄层对川剧的喜爱是最重要的,吸引旅游者的演出可以养活一部分剧团解决资金的问题,又能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但为了吸引游人眼球,有时将川剧艺术简化成杂耍的形式是万万不可取的,这种对川剧艺术的误读有可能将川剧逼向绝路。

可以看到,在当代川剧的振兴与发展之途虽曲折却又蕴含光明,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民族瑰宝的川剧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资料:

[1]四川民间戏剧现状及保护发展课题组:《振兴川剧:持久而艰巨的任务》,2006年4月。(www.daowen.com)

[2]乔晋:《也谈川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四川戏剧》2006年第5期。

[3]李致:《振兴川剧务求实效》,《四川戏剧》2006年第3期。

[4]张钰娟:《川剧的现代华彩记——川剧走进北京高校》,《中国戏剧》2005年第5期。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