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现状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现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戏曲就是中国文化特质的一个典型表现。长期以来,各种剧种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带有中国特色的戏曲文化,拥有大量的戏曲爱好者。文化大革命时期,样板戏的出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戏曲的表演性和观赏性,但是它消减了戏曲的多样性,形成了全国人民只看八个样板戏的状况,严重束缚了戏曲的发展。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孕育了特有的文化艺术。戏曲就是中国文化特质的一个典型表现。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诗经》之中就有“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形成了诗、歌、舞一体的乐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继承和创新,成为了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古戏鼎足而立、至今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的中国戏曲文化。

长期以来,戏曲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元曲,元曲无论是在剧本创作还是在舞台表演上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表达形式。戏曲文化开始前所未有的兴盛,涌现了诸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等大量的优秀作家作品。随后在明朝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等不朽之作。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与创新,戏曲在清末民初达到一个登峰造极的境界,出现了四大名旦(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梅兰芳),给后世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剧本,如洪生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从四大徽班进京直至国粹京剧的形成,从“前后三鼎甲”到“前后四大须生”、“四大名旦”,从20世纪伊始,在神州大地,各种地方戏曲剧种如同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以京剧为龙头,以川剧豫剧、越剧、湘剧等地方戏为重要内容的丰富的戏曲文化体系。长期以来,各种剧种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带有中国特色的戏曲文化,拥有大量的戏曲爱好者。

文化大革命时期,样板戏的出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戏曲的表演性和观赏性,但是它消减了戏曲的多样性,形成了全国人民只看八个样板戏的状况,严重束缚了戏曲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戏曲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严重削弱了从事戏曲艺术的专业人才,使得戏曲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戏曲剧本的创作,还是从事戏曲艺术的表演的人才出现了断档。缺少了优秀的剧本和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戏曲的魅力自然而然大打折扣。其二影响到观众对于戏曲的热爱程度。由于样板戏中思想政治性是放在首位的,带有很强的伦理说教功能,强调对观众的教化,艺术围绕思想政治功能服务。一味地强调戏曲的实用性,而忽略了戏曲的艺术性,严重影响了年轻人对于戏曲的爱好与热情,从而使得戏曲艺术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www.daowen.com)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商品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是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的是自身创造财富的多少。因此,在商品经济和网络、电视等高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古老的戏曲艺术受到了冷遇,逐渐走向边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