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普通高中薄弱学科建设的能力培养课程设计与实施

普通高中薄弱学科建设的能力培养课程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整体性原则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按先教后学再用的顺序,以学习应用散文的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应用散文的核心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主线,按照略读、精读、研读的读书程序,组织学生自己读书,从而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①精心选用动词和叠词。这为下一步独立运用单元规律性知识作好了准备,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之一。其形式为实践活动课。

普通高中薄弱学科建设的能力培养课程设计与实施

依据整体性原则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按先教后学再用的顺序,以学习应用散文的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应用散文的核心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主线,按照略读、精读、研读的读书程序,组织学生自己读书,从而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

(一)略读,整体感知

组织学生略读教材,了解散文的知识结构框架,分析全文结构。具体组织的程序是问题引路—读书理解—讨论指导—小结应用。

提出四个问题,即本文的作者是谁?课文写什么景物,通过什么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课文按什么顺序来组织写作?作者夜赏荷塘的目的何在?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并根据回答形成下面的课文结构图

课文结构图

(二)精读,具体理解

问题引路,提供相关教材,组织学生精读、讨论。

(1)略读描写去荷塘的部分后回答:作者是怎样写“去荷塘”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还写了什么?(出门、途中、感受)

① 精读“出门”一段后回答:作者出门时的心情、时间、环境是怎样的?(颇不宁静

② 精读“途中”一段后回答: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通过哪些语言,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作者的感觉如何?为什么感到“很好”?

③ 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的感受怎样?(超出了平常,是自由人)

(2)略读“赏夜景”的部分课文后回答:作者是怎样欣赏荷香月色的?先观什么,后看什么,再望哪里?(观荷花、看月色、望四面)

① 精读“观荷花”一段后回答: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荷花?(动态和静态结合)。把课文中描写荷叶和荷花静态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擅用叠词和比喻)出示比喻句,分析其本体、喻体及相似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生动,有鲜明的实观效应;节奏鲜明,韵律协调)组织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些特点。课文通过写什么来写荷花的动态?(荷香和叶、花的颤动)是怎样描写的?把课文描写荷花动态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作者运用通感的方法描绘景物的妙处。

② 精读“看月色”一段后回答: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月光?(间接描写)课文通过写什么来间接写月光?(荷叶、荷花、树影)课文是怎样描写月光下的荷叶、荷花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并说一说月光“泻”和青雾“浮”是什么样的,“在牛乳中洗过”和“笼着轻纱的梦”又是怎样一幅景象,然后看录像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www.daowen.com)

(通感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

③ 精读“望四面”一段后回答: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荷塘周围的环境?(树、山、灯光、蝉声和蛙声)课文是怎样描写树、山、灯光、蝉声和蛙声的?描写出一个怎样的环境?(寂静)为什么还要写蝉声和蛙声?(承上启下)

(3)略读“想采莲”部分课文后回答:作者由蝉声和蛙声的热闹想到了什么?课文是怎么写的?(先简述,后引用《采莲赋》《西洲曲》说明古代江南采莲的热闹)看注释读一读《采莲赋》《西洲曲》,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代江南采莲的热闹和风流的情形。

(通过学习形成下面的结构图)

课文结构图

(三)研读,总结升华

(1)研读,从课文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方面谈一谈本文结构特点。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基调的语句,然后联系景物描写,说一说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谈一谈写景与抒情的关系。(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依空间顺序,从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再归来;内结构从求静、得静到出静,按作者的情感变化组织。情景交融,“颇不宁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2)情读,体会本文语言特点。①精心选用动词和叠词。朗读,比较下面句子的用词。“薄薄的青雾浮(飘)起在荷塘里;(黑影和倩影)像是画(落)在荷叶上;月光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点)的颤动;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路上阴森森的;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田田的叶子;一粒粒的明珠;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②景物描绘运用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③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3)以本课为例,小结写景散文的特点和一般学习程序。

特点: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以描写景物的形态为主,用形象的、渗透情感的语言,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动态和静态描写,寓情于景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程序:①整体感知,建立全文结构。略读,粗知写什么景,感知抒什么情,明确按什么顺序写影(线索)和怎样安排材料(结构)。②具体理解,充实结构内容。精读,以情为中心,以结构为依托,明确各段选取什么景物,运用什么方法,怎样围绕景物特点写景。情读,揣摩、体会、理解语言运用的特点。③总结升华,掌握全文结构。研读,抓住联系,概括内容,升华中心,明确本文特色,总结学习方法;情读,应用语言,表达情感,创造意境,体现中心。

“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应用散文单元规律性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教学,即指导学生应用“教”所学单元规律性核心知识和学习的方法,进行尝试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应用规律性知识的训练程序,学会运用技能。这为下一步独立运用单元规律性知识作好了准备,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之一。教学中,参照学习《荷塘月色》的程序组织,使教学活动具有线性结构。让学生在做中学,主要运用活动学习类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示范、模仿组织训练。“学”特别强调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回过头来学习理论,并在训练中掌握运用理论于实践的程序方法,逐步学会运用技能,为“用”夯实基础,帮助学生由不自觉到自觉运用并强化这些知识和学习方法。

“用”,指促进学生灵活应用散文的特点及写作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形式为实践活动课。它组织指导学生应用最普通、最核心的规律性知识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社会经验,获得人生最基本的能力。活动学习和发现学习是学习的主要途径。“用”,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以现有的知识为起点,促进学生以话题为中心,组织学生以诵读、评价、讨论为交流信息的方式,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活动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