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歌在我国的文学艺术殿堂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艺术中的艺术”之称。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尤其是经典诗词,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然而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整体性。受片面追求升学的影响,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横向逻辑关系而忽略了文体的纵向联系,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偏难和零乱,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一颗颗耀眼生辉的明珠零星地散落在教材中黯然失色。
二是诗歌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学用脱节,缺乏学以致用的教学结构。受“标准化”“规范化”等制约,过分追求所有学生达到同等标准,从而导致过高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形成以“本”为中心,只是盲目地强调多读多写多背或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传统的诗歌教学只重视知识的零散传播,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形成了师生负担过重、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得不到激发,语言得不到积累,赏析能力得不到提高,情感得不到熏陶。
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建构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呢?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探索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克服原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张志公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非常快非常明确地学以致用,学了就用。要在两个方面有点突破性的方法,一是在效率上有所突破,二是在致用上有所突破。”如何实践张志公先生的“有点突破性的方法”?依据认知学派的理论,应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结构化”“意义化”,以保证学习的认知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主动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应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建构学以致用的教学结构,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观念和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教学中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需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知到用地学习和运用人类已有知识的认识过程。教学应建构“教”“学”“用”三大板块,落实“预习审题、略读感知、精读理解、研读总结、借鉴应用”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大板块:按照语文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按照学以致用结构的要求,可以统一考虑活动课程教材的安排,考虑隐蔽课程可能提供的环境,建构以学以致用为主的教学单元。具体地讲,就是将现行教材进行整合,以学以致用能力培养为主进行群分类,可将教材中的诗歌大体上整合为送别单元、居旅思乡单元、思妇闺怨单元、山水田园单元、怀古咏史单元、咏物言志单元、边塞征战单元、人生感慨单元、哲理单元、忧国忧民单元等,使整合后的教材结构化、意义化、程序化、集约化。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建构“教、学、用”三大板块的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
“教”是现代的教,是指运用有意义的传授学习类教学模式,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它以整合教材中心为统帅,以整合教材结构为纲,运用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传授学习的优势,从上位到下位,系统高效地学习理论知识。(www.daowen.com)
“学”特指尝试应用单元规律性知识的教学,即指导学生运用“教”所学到的单元规律性知识,进行尝试实践,目的在于帮助、促进学生建立运用规律性知识的训练程序,获得运用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主要运用活动学习类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示范,模仿组织训练,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回过头来学习理论,并在训练中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程序,形成运用技能,为独立运用单元规律性知识作好准备。
“用”是独立应用的教学,即组织指导学生独立地应用所学单元规律性的知识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此板块是运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类教学模式进行设计的一种非线性结构。学生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程序,可以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材料、思路,自己确定学习程序,通过联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达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目的。此版块宜采用自主合作、问题探究、评议辩论、分析欣赏等模式的学习。总之,三大板块依据整合单元的三类教学目标,以单元规律性知识为纲,按“教、学、用”三阶段的顺序,分别运用传授学习、活动学习、发现学习等方法,组织学习知识型、技能型和能力型三种教材。板块结构为:
板块结构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以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语文教本如此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宝藏——种种的书。”
以上五个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再现感知体会的能力;掌握意境,理解诗的象征意义;理解把握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规律性知识;总结学习诗歌的规律、方法,从而体会诗中的情感内涵,捕捉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诗的意象创造的总体氛围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启迪读者的意蕴。这些教学环节改造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净化了学生的灵魂,减少了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充分发挥了“例子”的作用,帮助学生拿到了语文学习这个锁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应建构学以致用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通过运用有意义的传授类学习模式,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授人以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再以特定模式用于单元规律性知识教学,促进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的单元规律性的知识、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语文学习紧密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教师应使课堂教学节奏快、容量大、收效实、效率高,促进学生将规律类化,学会“反三”,触类旁通,实现阅读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我们要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有用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