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三高三低”(高投入、低产出,高要求、低效率,高灌输、低关注)现象,我们怎样来加强薄弱学科的学习,尽可能提升学生薄弱学科的素养呢?
虽然薄弱学科的素养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学生在考试分数上显示不出差距,分数的提升又不能吹糠见米,就使学生误认为薄弱学科学不学一个样,练不练没差别。语文课为什么要重视?语文课学多学少好像差别不大,都是90多分。与其把时间精力花费在这上面,不如多做两道数学题,提分看起来简单明了。
如此下去,学生对薄弱学科的学习缺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表现为薄弱学科的作业少做或不做,薄弱学科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有些人对薄弱学科的作业应付了事,更有甚者抄袭蒙混过关。有成绩差基础差的学生甚至放弃了语文、英语的学习,将重心转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上,认为学“两语”、背东西、写东西收效甚微,还不如多做几道理科试题,成绩提高更快。高中正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学生如果学习上失去主动性,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薄弱学科的教学不同于数理化,知识体系不是线性的。可只以教材为纲,以课文为本,以考试大纲作为唯一依据,这样做会造成学生只能应付某套课本的考试而不会做另一套教材习题的尴尬,也使教师囿于教材这个小天地。这与“两语一通”学科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个论断是相悖的。
如果我们在“两语”课堂上,用文字语言知识铸造学生的“两语”功底,用人文文学内涵陶冶学生的“两语”灵魂,那么师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教与学,那里就会有很多的幽默与笑话、故事与传奇,上至天文地理,下达古今中外。一个标点,一则修辞,一句精彩的语句,一条睿智的哲理,一首华美的诗词,一篇经典的时文……这些都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两语”课堂内容。(www.daowen.com)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许多中国人学习外语十分尽心,却不能在学习自己的母语时多费点心。语文课既是工具课,又是人文课,哪个中国人少得了它呢?加强语文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事。
提升学生薄弱学科的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在高中的“两语”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校不应该单纯地只看教师的学历,而应该对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加强重视。教师要忌讳照本宣科的讲授,要指点学生有效巩固记忆的技巧,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脑海中联系成框架,从而在考试中能够运用自如,这也有利于高中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能盲目地抓教学,要有一定的模式,在教学中及时提高自身素质和素养,让“两语”的魅力在教师身上完美地体现出来。二是深入挖掘教材。比如《论语》,可以将当时发生的小故事穿插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如孔子和孔子弟子之间的很多小故事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滕王阁序》的时候,可以先播放一小段滕王阁的历史背景或者现在的风貌,给学生一点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整体上对《滕王阁序》有一个认识,便于进一步学习。三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积累语文常识,为高考作准备。因此,语文教师要将课堂的气氛调节得很活跃,可以利用投影仪将枯燥的课文变换一种形式展现给学生。例如,《沁园春·雪》《师说》和《归园田居》等都是属于比较枯燥的需要背的内容,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完全可以通过相关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其记忆。四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书目,随着阅读习惯的逐渐养成再向他们推荐更多文学类的名著,并以每周一节课轮流交流读后感的方式检查读书情况。五是开展各种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普通话或写字比赛,故事会,演讲会,猜谜、对对联、成语接龙比赛,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背诵古诗词或课文比赛,阅览室活动,交流会,写作比赛,调查报告等活动,也许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薄弱学科的素养。
在快乐中教学,在教学中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