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要有“文化味”已成共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将赋予园区开发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延续着时代变迁和风俗演进。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主体选择和设定承载着再现历史、转换价值和创造未来的重任。1903年,乔治·齐美尔(Georg Shimmel)在《空间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Space”)中将空间运用到社会互动中,将物理空间概念发展为社会空间概念。被视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转向“空间转向”,即使经过了亨列·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爱德华·苏贾(Edward W.Soja)等人及其追随者的高度肯定和阐释,也难以回答这样的疑问:空间转向如何影响现代生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实现了怎样的意义转换?
文化产业园区空间分两个层次: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物理空间是所有文化活动开展和进行的场所,为人服务、供人使用,是文化产业园区得以存在的最基本要素和物化要素。文化空间是文化产业园区的灵魂和精髓,是园区被赋予的特定的文化艺术宏观形象,是园区中、微观布局的具体实施,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具体承载和审美观念的流转变幻,是对建筑和人文之美的永恒追求。对文化产业园区,不仅关注物理空间的使用,还要关注文化空间的设计和传承。文化主题根源于主题思想,通过艺术形象的描绘、刻画所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构成了整个艺术形象体系的核心和灵魂,统帅全局、贯穿始终,使之形成个性鲜明、寓意深刻的统一整体。文化主题作为人的主观思维与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决定着园区空间设计的成败和文化审美的高低,是对过往的续接和未来的开创。文化主题是园区定位的具体表达,反映园区的精神向度,是园区文化内涵在物理空间上的展开和发生。文化产业园区主题选择应处理好如下关系:(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