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在诞生之初就承载着现实的使命。文化与经济这对永恒命题如何在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中共生、互动?从文化与经济的维度,如何阐释两者融合发展的轨迹?其核心问题应该在于,一是文化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如何使用经济手段实现文化及其产品、体验及服务等的合理配置。文化产业的兴起,意味着文化的重心向经济的偏转,各相关领域不断诞生新的盈利模式,文化产业正不断地被从各个角度进行重新认识。
文化的产业转向表明,文化已经被纳入商品生产体系中,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参与到商品流通中。今天,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产值和社会就业量已不容忽视。国家统计局从2004年开始统计文化产业的数据,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是3 1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是1.94%;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是1.8万亿人民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8%;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是2.1万亿人民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7%。至此,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都在15%以上。[47]世界范围内,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8年1月14日发表公报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领域之一,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全球率先发展“创意产业”的英国2013年创意产业出口服务创造的价值达179亿英镑,由创意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增加了5.5%,是英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
经济中的文化渗透则越来越提升了生活美学的意义和价值。经济产品被赋予文化形式和意义之后,其审美属性和文化价值便融入商品生产和产品消费中,使人们的经济生活在文化熏染下越来越表现为文化和经济的融合。美国学者阿兰·J.斯科特(Allen J.Scott)认为,文化产品“在内容、外观和产品的起源方面是极其不同的。有些时候,文化产品来自传统制造部门(例如服装、家具或者珠宝),这些部门将投入的物质材料转成最终产品;也有些时候,文化产品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服务,因为它涉及某种人格化交易或信息的生产传播(例如旅游服务、现场剧院或者广告);还有些时候,文化产品可被认为是一种混杂形式(例如音乐录制、图书出版或者电影制作)。不管这些文化产品的物质—经济构成如何,制造它们的部门都创造了可销售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竞争品质依赖于这样的事实:它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个人的装饰品、社会炫耀方式、娱乐消遣形式或者信息和自我意识的来源发挥作用,即对消费者来说,它是符号价值与实用目的密切相关的人工制品。”[48]文化是一种商品,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一部分。(www.daowen.com)
中国大陆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占据了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从追求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到追求以人为中心及可持续发展等的综合评估,国家发展范式的转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勃兴。文化、传统知识转化为创意产品和服务,反映了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家和人民对文化价值的渴求和呼唤。各种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日益获得其独特身份,成为提升商品和服务的文化价值的资源库,使得传统的存在得以重新解释、重新演绎,葆有活力焕发生机。正是通过现代技巧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表达和理解,延续生命,转化价值,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意义。文化与经济重新融合所催生的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与之前的农业或工业的产业形态一样,不仅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升,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刺激点,而且通过对社会的全面改造和渗透,促进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在全新的发展框架内协同创新,实现共赢。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因其文化底蕴是其中产品和服务最具创造性和颠覆性的,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有着广泛和普遍的联系。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技术革命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再现、为文化功能的升级和扩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但也使文化产业及其产品、服务的经济属性日益突出,由此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手机视频等,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目前,文化产业与信息、旅游、体育、教育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广泛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高端领域的创意设计、电子商务,以及会展、广告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日益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内在价值、品牌、信息化和集约化水平,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