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基于文化资源开发的视角

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基于文化资源开发的视角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海霞等依据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效果进行研究,从环境建设、管理绩效、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出了评价,据此对具体运营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基于文化资源开发的视角

1.文化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研究

早期大陆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研究萌芽于对文化产业集群的探讨。康小明、向勇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18]因此,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业集群包括了下游产业的文化产业企业、互补产品的供应商、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根据文化产业的创意属性的强弱,可以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如下类别: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刘保昌基于对产业集群概念演进的研究,认为文化产业集群由产业集群发展而来,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由众多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文化企业以及相关支撑结构,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并在一定区域积聚而形成的产业组织。[19]其构建需满足资源、资本、人才和设施等要素条件,发挥着资源重组、规模放大、技术竞争和人才聚集功能,由此带来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碰撞,成为文化产业活力与动力的来源。依据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说,大量文化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相关支持体系在空间上集聚,就组成文化产业园区。在园区内,相关资源能得以有效整合,从而使文化产品的创造、生产、分销和利用最优化,在该区域内形成文化产业竞争合作的发展态势。随着文化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文化产业园建设的逐步升温,文化产业园的规划与研究越来越多。

2.文化产业园区与空间布局研究

王伟年等人在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内涵、类型及目前我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为文化资源禀赋、制度因素、信息技术、人才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区位选址中应注意文化积淀深厚的区域、比邻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密集的地区、文化产业意识超前发展的区域、艺术氛围活跃和生活服务设施便利的区域及交通通信畅通的区域等五个影响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区位因素。[20]戴钰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竞争力等方面,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制造业,对文化产业集聚的研究尚少,且缺乏系统研究。研究区域上,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等文化产业集聚的区域,较少选择具有文化集聚潜力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区域。而全球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趋势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因素及其发展模式,对促进我国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21]蒋慧在借鉴产业集群理论、创新理论、区位理论和“3T”理论等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机制原理,包括创意产业的空间发展特征、空间集聚模式和集聚的动力机制,探讨了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并以西安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前述理论进行了验证和区域特色研究。[22]

3.文化产业园区与产业链研究

基于对文化产业园区经济属性的关注,目前的研究也大多围绕其经济特征展开。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文化产业园区的集群特征和集聚效应之外,同时应该具有完整的产业链。陈少峰认为,建设文化产业园,就是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3]文化产业园区的核心是产业集聚,最理想的形态是产业链完美的产业集聚,强调这样的园区或集聚地是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的总部集聚基地或者交易基地;产业的营业收入已达到较大的规模;专业化程度比较高,体现了产业技术的领先性;比较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及设施等;以多种产业链的方式进行的集聚,管理上要高于一般的科技园。赵迎芳认为,具有孵化器功能和文化企业集聚物理空间的“孵化基地”,包括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集聚区等,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并具有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文化产业综合集聚区。文化产业园区最初由支持和孵化新建高新技术企业而兴起,这种园区是集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科技产业为一体、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交融和谐共存的新型经济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国家设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旨在发挥先进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除此之外,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即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还可以优化资源组合,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24]总之,从产业集群角度研究文化产业园区的学者普遍强调的共同点是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种产业集群现象。尽管张凌云也提出了文化产业园区应该以文化资源禀赋深厚的地方为依托开发与文化相关的系列文化产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旅游者特定的文化需求[25],但在园区对内、对外功能界定上依然偏向于经济层面的考量,文化产业园区表现为通过产业链为精神消费商品生产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构建多元化发展平台。(www.daowen.com)

4.文化产业园区与经济效益研究

有关经济效益的研究大体上分为运营效果和盈利模式研究以及评价体系研究两大类,从微观层面具化园区经济功能。朱海霞等依据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效果进行研究,从环境建设、管理绩效、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出了评价,据此对具体运营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26]矫霞从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和广义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文化产业对GDP的影响程度及各因素的影城大小。以西安为研究样本,阐明文化产业对GDP的影响仅次于第一产业,高于第二产业,并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曲江新区为例,从带动旅游、提升品牌及招商引资三个方面说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对西安经济的影响。[27]徐文燕等以江苏为例考察了文化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因素和集聚效应,指出集聚效应的发挥有赖于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价值增值形态。供应链是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价值增值的关键,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的供应链优势需要完善的文化产业园区全产业链;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园区最好的集聚形态和发展模式。文化产业的供应链就是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价值增值的基本形态。在都市圈范围内集聚同类企业并发挥其专长,形成从创意源头到终端消费的完整供应链,并通过政企互动取得较好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这是一个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条;利用文化资源的投入及对内容深入挖掘从而达到反复产出的目的,相关产业均可以形成高市场附加值;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经济增长模式。[28]张乾峰通过对文化园区的营收渠道分析入手,将由收入来源渠道决定的盈利模式分为单一的盈利模式(主要收入只有一种来源渠道,通常为房屋租赁)、组合盈利模式(通常有产权投资、项目投资等多种创收手段获取最大收益)和动态组合盈利模式(通过不断调整收入来源重点,丰富来源渠道,形成动态组合盈利模式增强竞争能力)三种。[29]在园区评价体系研究方面,占绍文从文化产业园区特有的特征与功能出发,从园区外部环境、发展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五大层面构建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30]尽管评价体系填补了一定程度上的园区评价空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但一旦进入量化考评体系,文化产业园区终究还是陷入了重经济轻文化的窠臼。

5.文化产业园区与文化政策研究

赵渊在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基于政策供给与治理结构创新的视角,提出了文化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即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加强政策配套及公共服务体系等的建设、加强文化人力资源供给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撑体系建设等。[31]周礼红在谈及政府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时认为,政府如何引导文化产业原创力的开发是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他以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认为深圳的政策对正处在发展时期的文化创意产业原创力开发显得尤其重要。政府可以从加大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培育个人创造文化的环境、制定保护原创力的政策和保障非营利文化产业等方面加强对文化产业原创力的开发。[32]除学者之外,来自政府文化行业人士也指出,政府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履行扶持引导和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来正确定位政府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的角色。[33]

从总体上看,目前关于文化产业园区的研究更多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进行的,这与现时期文化产业园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现实相吻合;作为被普遍看好的经济增长点和拉动消费着力点,首先也主要表现为对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刺激。大陆对文化产业过于偏重于经济功能自有其历史因素和现实制约,与此不同,隔水相望的台湾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和着眼点截然不同。台湾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黄金发展期,社会物质财富充裕,社会文明程度较高,虽然发展文化产业亦是经济转型的必然之路,但其要义是强调文化和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关注经由提高民众美学素养扩大市场。台湾“文建会”引进日本造村运动的经验,建立人民关怀乡土价值观,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造意识扩展至全岛。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点,文化产业及园区必须体现全新的发展理念,将美学融入生活,赋予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以意义和审美,快乐创造价值,勇敢追求意义。这一点也正是大陆文化产业及园区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借力之处。安东尼·Y.H.冯(Anthony Y.H.Fung)和约翰·恩格耶·厄尼(John Nguyet Erni)也关注到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国家利益和政府利益凌驾于文化之上,造成文化产业园区各不同利益阶层直接的紧张和冲突,使得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也与西方国家发展模式不同。[34]只有对园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才使我们在“经济热”后理性、审慎地研究园区,研究文化产业园区与其他类型园区在体现文化内涵、彰显民族特色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必要性所在,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以文化研究关照和回复其文化根源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