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视角的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

西方视角的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园区概念研究即便是在文化产业起源的欧美地区,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及历史也被认为是极其复杂和含混不清的,由此更加剧了讨论和研究上的含义不明和争论不休。

西方视角的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

1.园区概念研究

即便是在文化产业起源的欧美地区,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及历史也被认为是极其复杂和含混不清的,由此更加剧了讨论和研究上的含义不明和争论不休。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的匹兹堡、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等地就已经出现“文化园区”这一叫法。英国也在大致相同的时期(1987年)提出类似叫法。在概念研究方面,主要有德里克·韦恩(Derek Wynne)和希拉里·安妮·弗罗斯特-库普夫(Hilary Anne Frost-Kumpf),前者提出文化园区概念,后者则提出文化特区(cultural district)的概念。德里克·韦恩认为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将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娱乐设施以最集中的方式聚合在该地理区位内,整合文化生产、消费、工作、居住、休闲等多种功能;希拉里·安妮·弗罗斯特-库普夫认为文化特区指的是一个在都市中文化设施高度集中,具有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对群众有极大吸引力。作为以文化内容的创造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大规模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形态,包括演出、娱乐、广播、电影电视、书报刊、音像制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多媒体、网络、会展、设计等服务领域,形成了相关产业的集群和集聚。

在概念使用上,文化和创意(cultural or creative)则常常混用。尽管在马克斯·阿多诺和西奥多·霍克海默那里文化产业因其与产业的密切联系而备受批评;法国社会学家将文化产业复数化,表明了这一概念的多样化及复杂性、丰富性。在被公认为文化产业兴起国的英国,安迪·C.普拉特(Andy C.Pratt)认为新劳动党政府使用的“创意产业”一词成为其与老劳动党相区别的一个政治概念。园区则较多对应district、quarter及cluster三个词。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五版解释,district带有特定特征区域之意,quarter指城市的一部分,而cluster则指有着紧密联系的集合体。[12]从20世纪80年代起,园区作为推动都市和地区发展的文化及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刺激、培育和转化的作用。经由园区的发展,文化的功能从传统的展示和可视化形式转变为更为现代的多媒体、休闲、设计相结合的空间形式,体现在新兴建筑群、工业港口建筑修复等空间改造利用上,共同打造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

2.园区功能研究

在西方的研究视野中,文化产业园区往往与城市复兴关联在一起,主要被视为一项城市复兴政策,与城市文学,尤其是城市复兴、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理论相联系。而关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案例研究,则往往从保护和鼓励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进行。文化产业园区往往被视为整合文化和经济发展大战略的一部分,与特定区域的再发展或复兴相关。也就是说,文化园区意在更大程度上将艺术、文化消费与文化生产和城市地址选定结合在一起。文化园区的形成有诸多层次,很多大城市拥有著名的园区,吸引大批艺术家和文化企业家前往,如伦敦的SOHO区、纽约东城区、巴黎左岸等。这些地区要么是在悠久的历史中自然形成,要么是在城市整体发展中形成。最近的关于文化园区的研究是将其视为一种深思熟虑的城市再生模式以激发日益衰落的城市区域和实现复兴。换言之,被视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政策机制。持相似观点的还有弗朗哥·比安奇尼(Franco Bianchini)、德里克·韦恩等人,前者认为文化产业区或文化园区作为一种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主要开发方式为闲置空间再利用或工业遗址再利用;后者则在《文化园区规划》(“Planning for Cultural Quarters”)一文中,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都市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三个任务,即旧区改造、工业衰落区再造以及都市意象区改造,打造都市中文化、经济与空间的共生关系。(www.daowen.com)

3.园区产业研究

产业发展是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核心。已有的文献大多从理论依据、产业聚集等角度展开论述。基思·巴塞特(Keith Bassett)等借鉴城市发展过程中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从成长的起源、阶段、深度、当地集群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内部机构密度和支撑、当前的变化动态等方面,对布里斯托尔自然历史电影制作集群的结构进行探讨[13];艾伦·J.斯科特(Allen J.Scott)对文化产业在空间上出现集聚的趋势的原因从生产和销售角度进行了分析。从生产角度来看,文化产业有五个主要的技术组织上的特征,企业间表现出强烈的相互联结性,导致产业集聚。从销售角度来看,当地小生产者网络更愿意加入到那些被巨大的文化媒体集团控制的全球销售网络中,文化产业延伸形成一个地方和全球密切联系的有影响的区域。

4.园区模式研究

关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运行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提法。国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大致可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和以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美国的产业园区基本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资本自由流动,政府不过多参与文化产业的具体规划,主要有私人主办的园区、学术机构主办的园区、公司合营的园区、政府主办的园区。美国的不同文化产业园区间分工明确,注重集群效应,已形成闻名世界的纽约SOHO区、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好莱坞电影产业园区等。而同为东亚国家,如今成为文化产业大国的韩国,则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大力扶持以优化资源组合,弥补半岛国家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企业和地方予以配合协调,以建设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实现经济发展核心动力由传统制造业转向文化产业,不仅通过文化出口实现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效益,也经由文化产业掀起的“韩流”将韩国推上世界舞台,成为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当前,韩国富川影视文化园区、坡州出版产业园区、韩国民俗村、春川动画基地等园区以鲜明的产业特色规模化经营,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