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张蕊
中国大运河绵延千里,传承千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运河儿女。他们依运河而生,傍运河而联。运河也宛如一条条丝带,将许多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今,运河文明的传承正经历着时代的考验,我们也必须寻共存之道,保障运河长流。
中国大运河是国家级、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共同构成,连接五大水系。千百年来,运河沿岸保持千年风韵。小桥流水,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构成了一条“运河文化带”,并衍生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包容仁厚、英勇抗争等精神内涵,成为我国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遗产。
为将这项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国家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并分三个阶段实施,力促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千年运河”统一品牌。而达到这一远景,需要几辈人不懈的努力。
为此,我们既要重视对运河遗产和运河生态的保护,还要注重对社会资源的保护,尤其需要密切关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避免其对运河周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运河开发,以民为本。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大运河沿线的居民是活态传承运河文化的主体,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决定了新时代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故而,我们必须尊重和保障大运河沿线居民与运河文化具有特殊联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国际社会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以及运河城市进行大运河文化申遗和保护的初衷。
经济与生态理应共存,建设与维稳更应共存。当前,我们应多吸纳民间力量,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来。公众一旦增强了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便会自觉尊重、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公众主动响应政府规划,便会更有利于促成社会资源的合理整合,从而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初衷达到完美预期。(www.daowen.com)
中国大运河,悠悠千载情。“我”协助运河文化公园建设,运河文化公园美化“我”的生活。无数个“我”汇聚成广阔磅礴的“我们”。运河流淌的,不仅是运河水,更是千古儿女情。中国大运河,滋润一方地,哺育一方人,这条生命线也必将延续发展下去。
生态和谐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我们”更应携手寻共存之道,愿运河长流。
名师点评
我们传承文化遗产,既要重视遗产保护与生态保护,也要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者站位较高,能认识到“运河开发,以民为本”“经济与生态理应共存,建设与维稳更应共存”等发展理念,故而思考视角较为广阔。此外,文末对“我”的内涵解读也是文章的一个亮点。
标杆作文四
立意角度:携手联动,全民参与,运河持续繁荣,守护代代不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