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审三校”体现了编辑出版工作的规律性,每个环节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一人不能同时担任两个环节的审稿和校对工作,以保证稿件的质量。每个环节的审稿人员都要严把政治关和政策关,确保书稿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图书出版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要求,共同保证图书质量。
第一,明确职责。出版流程是基于原稿特点及出版技术条件设计的,与规范流程相对应的是流程中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每个参与者按照既定要求完成本环节的岗位目标,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层层递进、相互配合,逐步将编校质量提升到成书出版的要求。
第二,加强监督。一是强化宏观把控和监管。国家新闻出版署、各地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学术出版规范和质量的“把关人”,不仅是“三审三校”制度的制定者、领导者,更是监管者,有责任指导各出版单位将编校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出版单位的规范管理。出版单位可通过完善细化制度、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推进“三审三校”制度的实施。根据“三审三校”制制定实施的行业规范,各出版单位要落实到审校工作中。出版单位要贯彻落实出版规范细则,增强书稿编审校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权威性。出版单位要定期组织学术出版质量研讨和业内培训,加强行业内部的交流。同时,出版单位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质量管理。三是强化人员管理和自我约束。加强编辑人员管理,一方面要引导编辑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坚守底线,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出版单位要强化内部交流,更新知识,达成审校共识。[8](www.daowen.com)
第三,健全激励机制。要提高出版质量与社会效益及个人经济收入的关联度,将“三审三校”执行效果与收入分配挂钩。出版单位应当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完善考核机制,保证公平公正地对待不同流程环节的工作。要正确引导编辑,不能一味追求编校速度而忽视编校质量;要突出编辑在出版流程中的重要性,表彰表现突出的人员,使其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提升。[9]
第四,加强有效沟通。审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图书质量的提升,上一流程的审读意见充分反映在书稿中,为下一流程人员的编校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可以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各个编辑加强沟通,将审读意见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在编校过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