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严格履行“三审”制度。三审包括初审、复审和终审三道程序。在三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同校次由同一人承担;由不具备校对资格的人员担任校对;校次合并或减少;等等。编校人员每天面对的稿件多、事务性工作多,三审三校的编校人员无法对稿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第一,“三审三校”部分环节分工流于形式,片面追求审稿进度,制度执行不到位。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严格履行“三审”制度。三审包括初审、复审和终审三道程序。在初审环节,编辑本应在通读稿件的基础上,对稿件内容的社会效益、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进行审核,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等,但面对超额的编校任务,编辑在有限的时间内往往无法对稿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没有形成完整、全面的初审报告。在复审环节,复审应在通读稿件的基础上对初审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对稿件做出总体评价,而在实际运行中,不少复审人员未能对初审提出的问题给予有效指导。在终审环节,终审人员对初审、复审意见进行裁决的环节多流于形式,未能对稿件的出版导向和学术价值等给出建设性意见。二是“三校”落实不到位。在三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同校次由同一人承担;由不具备校对资格的人员担任校对;校次合并或减少;等等。[4]
第二,重审稿进度,轻稿件质量。一本图书要经过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校、印制等环节才能进入市场,但是部分图书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别是考试类或政策宣传类图书对时限的要求更高。出版单位为了能尽早将产品投放市场,往往通过压缩图书的编校周期,甚至省略某些必要的编校环节来实现。编辑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赶进度上,无形中把稿件质量放在次要的位置。(www.daowen.com)
第三,环节之间沟通不到位。编校人员每天面对的稿件多、事务性工作多,三审三校的编校人员无法对稿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上一环节的意见无法充分传达给下一环节,使得审读效果大打折扣。[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新时代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