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匠精神的培育:新时代大学出版社探索实践

工匠精神的培育:新时代大学出版社探索实践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培育“工匠精神”,要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开“百年老店”的格局。于是指望再编一本真正的好书,抹平内疚,这像极了金庸小说中“医一人,杀一人;杀一人,医一人”的平一指。出版社为谋长远,也应大力培育鼓励发扬“工匠精神”的社内环境。编辑需要“工匠精神”,管理也需要“工匠精神”。好在匠人不忌讳言利,对匠人劳动的公正评价、分配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

工匠精神的培育:新时代大学出版社探索实践

首先,培育“工匠精神”,要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开“百年老店”的格局。如今学术研究已日趋急功近利,或以学术为做官之敲门砖,或以文章为谋利之本钱,使得今日相当多的学术著作成为应急的“急就章”,败坏了学术风气。[9]从事图书编校工作多年,笔者见过不少“敲门砖”著作,作者为了职称评审,出版社为了经济效益,大家“相逢一笑”,却苦了埋头纸堆的匠人,眼见满纸荒唐言,只好尽力消灭各类低级错误,苦思冥想地力求对得起工资,不负所学。既然自己只是匠人,没有招财进宝的策划营销本领,唯有自我安慰,甘做匠人。笔耕(笔耕指写作,本是作者的事,现实中却是编校工作者的事,故用该词)之余,不免惶愧,拿人钱财与人出书,实在有辱斯文。然而或许不少书除了编辑看过再也没什么读者,去书店观察,果然不出所料,心中稍安。于是指望再编一本真正的好书,抹平内疚,这像极了金庸小说中“医一人,杀一人;杀一人,医一人”的平一指。去除急功近利的思想,虽不应矫枉过正,使职场成为一潭死水,但将逐利思想贯穿到文字编校工作的层面,实在过于铜臭,毕竟出版社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毕竟出版事业是百年大计,许多人怀揣梦想,从事这项枯燥固穷的工作,为的是立言情怀,为的是文化大计。出版社为谋长远,也应大力培育鼓励发扬“工匠精神”的社内环境

其次,培育“工匠精神”,要有良好的管理体系和配套的评价、分配体系做保障。世界上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出版物。出版很复杂,出版物有专业性,出版人就不得不具有专业知识,至少是专业常识。出版又可以说简单,无非是一系列模块化流程的组合。而出版社就是完成出版各个流程的机构。自然地,编辑就是出版社里最重要的角色,却像是保姆,照料着别人的孩子当然少不了受使唤,从拿到作者的初稿到成书出版之间漫长而艰苦的工作正是如同保姆工作的写照。书稿质量差的作者往往催逼甚急,自己的孩子长残了却要求保姆带成仙童。这时候出版社如果再不体谅,像个血汗家政公司,那编辑就太寒心了。照理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本书好不好,不会只有编辑知道,只是编辑是匠人,从选题到出版,只有担责的份儿,完全处于被动。编辑工作的评价标准,不应该仅基于成书,也应看顾书稿。劳动创造价值,不论这个劳动是被看见还是被无视。编辑需要“工匠精神”,管理也需要“工匠精神”。好在匠人不忌讳言利,对匠人劳动的公正评价、分配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