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与实践:新时代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

探索与实践:新时代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总体上来说,“工匠精神”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要义。提升品牌形象就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工匠精神”要求传承,传承成为一种延绵不绝的企业文化。“工匠精神”非但不阻碍创新,反而为创新提供了基础,使创新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

探索与实践:新时代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工匠精神”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要义。

一是求精。精益求精,不是为吹毛求疵,而是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服务人民,不可不求精。考察我们的编辑出版历史和编辑出版实践不难发现,人类自从有了编辑出版活动,编辑出版人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技艺型工匠,也始终践行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4]对于新时代的图书编辑来说,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树立精品意识,遵守职业规范,坚守职业道德,为人民群众多出好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出版社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多出精品书。品牌是出版社的形象,是出版社品质保证的外在体现,也是出版社一张靓丽的名片。提升品牌形象就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5]

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不妥协,遵守规则不取巧。严谨并非不自信,反而是自信的体现。有对信念的自信,自然有对工作和工作规章的自信。邹韬奋先生是我国著名新闻出版家,更是我国出版工作者的楷模。他做事亲力亲为,严肃认真,要求自己做一件事就必须认真负责,否则宁愿不做这件事。“编排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尽善尽美,竭尽全力,在邹韬奋对文章进行文字加工过程中,他逐字逐句反复推敲,不轻易放过一字一句,对刊物上的错字零容忍。”[6]这种严谨的做事风格,成为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所以编辑要抱有一颗诚惶诚恐的心,秉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差错的精神来对待书稿。

三是专注。断舍离,重自律。忽视外界干扰,通过自我控制,集中注意力,为了长远利益,延迟短期利益,不急功近利,有“谋万世”的情怀。编辑的专注既体现在书稿上,又体现在周围环境中。对待书稿,编辑应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对待外界的纷扰以及物质的诱惑,编辑要排除杂念,心无旁骛,不为所动,坐得住冷板凳。(www.daowen.com)

四是传承。“工匠精神”要求传承,传承成为一种延绵不绝的企业文化。传承不否认个性,而是打造与众不同的匠人,使之成为被尊重的成功者。传承向来是出版社的传统,笔者依稀记得二十多年前刚入职出版社时,戴着眼镜、套着袖套的老编辑手把手教笔者看稿子的情景,至今想起心中还很温暖。今天想来,老编辑不就是一位传承技艺的令人尊重的老匠人吗?另外,笔者现在所在的郑州大学出版社新推出的“导师制”,也是实现这种传承的积极举措。“师傅”要技艺精,有本事,才能带出好“徒弟”。我社精心挑选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学术能力强的导师,在导师的传帮带作用下,编辑们的学术能力、出版技能等得到了迅速提升,提高了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是创新。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工匠精神”非但不阻碍创新,反而为创新提供了基础,使创新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编辑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但开放的心态、对信息的足够敏感、求新求异的追求等是基本要求。[7]这方面的优秀代表,有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张元济先生。张元济一生为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作为一个编辑家,积极传播新思想,推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大批外国学术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张元济还主持编辑了《东方杂志》等顺应时代潮流的刊物,充分体现了他与时代结合的创新编辑思想。张元济以编辑家敏锐的眼光,组织编写了新式教科书,风靡全国,开启了近代中国出版新式教科书之先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