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培养机制,增强编辑主体意识

优化培养机制,增强编辑主体意识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规模的扩大,使得编辑加工的书稿数量与日俱增。策划编辑职责过于宽泛,使其策划的书稿范围更“博”,这对一心求“专”的文字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定期举行业务交流会、聘请社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应成为提高文字编辑能力的重要举措。

优化培养机制,增强编辑主体意识

图书规模的扩大,使得编辑加工的书稿数量与日俱增。为了控制经营成本,一些出版社一方面大力发展外编外校队伍,另一方面大规模招聘人才,充实编辑队伍。但面对严苛的编辑加工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应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加强对新入职编辑人员的培训。编辑加工是图书质量的保障,对于新入职编辑人员,熟悉编辑加工流程,提升编校业务能力,应成为其胜任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出版社应在把控宏观全局的情况下,选拔社内优秀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采用导师“传帮带”的形式,对新进员工进行引导。

第二,建立专门的文字编辑培养机制。策划编辑职责过于宽泛,使其策划的书稿范围更“博”,这对一心求“专”的文字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继续教育已成为提高策划、文字编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并不能满足编辑的知识需要。因此,定期举行业务交流会、聘请社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应成为提高文字编辑能力的重要举措。(www.daowen.com)

第三,文字编辑应强化主人翁意识。长期以来,文字编辑将自己定位为图书“加工匠”,视自己为策划编辑的“影子”,久而久之,给自己贴上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标签;在具体的编辑加工过程中,不注重书稿的整体性加工,只注意版式等细枝末节方面的错误,图书整体质量堪忧。文字编辑应摆正心态,从整体上感知稿件内容,发现问题积极与策划编辑沟通,把每一本书稿加工视为一次提高自我的机遇。同时,文字编辑应提高自己的悟性,增强自己对书稿的研判能力,努力“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将自己打造成专家型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