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怂字的语义演变-新时代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

怂字的语义演变-新时代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怂”字的读音是“sǒng”,表示“惊惧、鼓动”义,多与“恿”搭配在规范语中出现。以上,笔者分析了非本义网络流行语“怼”“囧”“怂”的语义演变。但是,笔者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主要载体,“怼”“囧”“怂”这类非本义网络流行语的语义演变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其衍生传播的背后是有强势语言模因支撑的,并且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是经过了大众刻意筛选的,其衍生并不是毫无根据和义理的。

怂字的语义演变-新时代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怂”字的读音是“sǒng”,表示“惊惧、鼓动”义,多与“恿”搭配在规范语中出现。如:

本来觉民、觉慧、淑英、淑华几个人曾经怂恿他们的母亲把琴留在这里过新年,但是张太太说家里有事情,终于把琴带回去了。(巴金《家》)

换个角度来看,菲现政府近年来之所以在南海问题不断挑衅,阿基诺三世甚至屡屡对中国出言不逊,与美国的怂恿打气有很大关系。(《光明日报》2015年8月4日)

而在网络语境中,作为流行语的“怂”读作“sóng”,可单独作为形容词使用,表示“讽刺人软弱无能”义。也可与“认”搭配成“认怂”一词,表示“服软、认输”义。如:(www.daowen.com)

“款式太土”“看上去很怂”“我的青春被校服毁了”……校服为何总是广为诟病?(《人民日报》2016年9月8日)元谷迅速“认怂”,不仅马上撤走刊物,还忙不迭地发表声明“表示遗憾”,并一再辩称这是“误会”。[《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2月18日]

吉沄认为,作为流行语的“怂”,其实是陕甘地区方言词“img”的讹用,其品格比较低下,并不适合在大众媒体中广为传播。[8]《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img”字简化为“img”,读作“sóng”,表示“讽刺人软弱无能”义。从这点看,“怂”与“img”的关系与“怼”和“img”类同。表示“讽刺人软弱无能”的“img”从方言进入共同语,大众因对“img”的认知程度低,便选择了与其读音相近且认知程度高的“怂”字替代。而且从字形结构上看,“怂”由“从”和“心”组成,很容易让大众把它与人的性格、行为联系起来。

以上,笔者分析了非本义网络流行语“怼”“囧”“怂”的语义演变。可以看到,不少学者对它们的应用及流行持否定态度,认为其是对规范语“img”“窘”“img”的讹用。但是,笔者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主要载体,“怼”“囧”“怂”这类非本义网络流行语的语义演变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其衍生传播的背后是有强势语言模因支撑的,并且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是经过了大众刻意筛选的,其衍生并不是毫无根据和义理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囿于语义分析的角度,而应从语言文字应用涉及的相关领域综合考量对非本义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