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结对子的奇妙表现! 小窗微明:第2版的精彩更新!

结对子的奇妙表现! 小窗微明:第2版的精彩更新!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了2月18日《中国教师报》上娄海青老师的《这样的“结对子”能行吗》一文后,心中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文中观点多有失之偏颇之处。娄老师在文中提到的现象在某些学校可能存在,但绝不是主流。“青蓝工程”在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我国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显有成效,其作用有目共睹,不容否认。难道,这些“宝贵经验”真不值得我们去学吗?若果真能如此,我们就可以放心地说:这样的“结对子”能行!

结对子的奇妙表现! 
小窗微明:第2版的精彩更新!

读了2月18日《中国教师报》上娄海青老师的《这样的“结对子”能行吗》一文后,心中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文中观点多有失之偏颇之处。娄老师在文中提到的现象在某些学校可能存在,但绝不是主流。“青蓝工程”在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我国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显有成效,其作用有目共睹,不容否认。故针对娄老师在文中提出的四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我在此谈几点不同的看法,与娄老师及众位教育同仁商榷。

一、我们学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娄老师的说法让我在吃惊之余更产生出一种深深的隐忧,假如我们的青年教师都有了娄老师这种思想,那将极不利于我国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向老教师学什么?连娄老师都承认:“中老年教师由于在教育教学上磨练的时间长,确实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难道,这些“宝贵经验”真不值得我们去学吗?应该清楚,我们身边的大多数老教师,他们工作勤恳,兢兢业业,尽管一辈子默默无闻,然而他们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光凭这一种敬业精神,就足够我们青年教师学一辈子的了。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青年教师,今天想跳槽,明天想改行,要想在教育上干出点明堂,这种态度能成吗?更何况,参与“青蓝工程”的老教师们,绝非都是“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的鲁叟,他们不仅仅见多识广,大多数亦能与时俱进,他们更富有一般青年教师不具备的教育教学机智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巧,而这就是我们青年教师最需要学习的东西!我们青年教师绝不能因为“已有的经验往往不能适应当前问题的解决和现象的阐释,需要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边干边学,积累经验”,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去,就发出“我们向老教师学什么”的感慨!一定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有没有他们那种老骥伏枥的志向,我们有没有他们那种老马识途的本领,我们有没有他们那种老蚕作茧的耐心,我们有没有他们那种老狐狸般的教育智慧……这些都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学习的东西!

二、我们哪里学?娄老师说,我们青年教师“很难有成块的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甚至连放学吃饭、周末或节假日也还要考虑班级和教学上的事情。根本没有过剩的时间来向老教师讨教,自然老教师也没有闲暇来赐教。”我想问一句,这样做合适吗?这样做对我们的教育发展有利吗?我还想问一句,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这样终日疲于应付、甚至焦头烂额呢?大家想过没有,难道仅仅是因为学校抓得紧,卡得我们没时间吗?我要说,全在方法不对头,效率上不去!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多跟老教师、多从书本上学点经验、学点方法,效率提高了,时间不就多出来了吗?一个抱怨没时间学习的教师,注定了一辈子不会有什么出息!教出来的学生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三、是谁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到底谁向谁学?看到这个问题,我一下子想到前一段时间中国语文网论坛三剑客批判魏书生、钱梦龙、于漪老师的文章,不禁想说,我们现在的青年教师到底都怎么了?我们“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老教师就都是榆木疙瘩脑袋?我们“喜欢读书看报”,老教师就都是“思维固化,接受不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教学程式,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易于进行实践和创新”,老教师就一定会“滑入老套,很难走出陈旧思想和程式的怪圈”?我们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东一榔头西一梆槌式的创新就一定正确?自己就当真已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要知道,漂在水面上的油花总是虚浮着的,也许一瓢下去就给舀了个净光!再想想,是谁让我们走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是我们自己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是我们自己吹响了素质教育的号角?多想想,一切就都明了了。老教师的身上不是没有我们可学的东西,而是我们让虚浮迷住了眼睛!一个老教师的身上只要有一个闪光点,全中国所有的老教师合起来,就是一座极其丰富的矿藏!(www.daowen.com)

四、谁能说“青蓝工程”落到实处了呢?这个问题提得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凡是在老教师们的公开课、示范课以及他们的听评课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都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受惠者。

当然,娄老师在文中提到的“年轻教师不照搬中老年教师的经验,在创新中求发展;中老年教师不固化青年教师的思想,在传帮带的同时,也能从青年人那里吸收新的信息,有所提高。”极富思辨性,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但作为“青蓝工程”来讲,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自己来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虚心学习老教师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而不要把目光总盯在他们的缺点上。若果真能如此,我们就可以放心地说:这样的“结对子”能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