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享受音乐创造,小窗微明第2版

享受音乐创造,小窗微明第2版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孩子们伴随着老师的瓷碗琴声唱起欢快的字母歌时,我也完全沉浸在那种创造性的艺术氛围中。课堂上,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自制乐器、演奏介绍、集体伴奏、和老师一起制作瓷碗琴等一系列活动,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发现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感悟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的热情。

享受音乐创造,小窗微明第2版

学期初,听了我校陈冬平老师一节音乐课,课上得朴实无华,甚至说还有点土气,然而这节课却分明地让我感受到了师生智慧的灵动、创造的热情和音乐的生活美。

师:“老师让同学们在家里找一些可以发出声音的废旧物品,今天带到课堂上来,咱们要自制一些打击乐器,不知带来了没有?”

生:“带来了。”

一时间,课堂上忙乱起来,孩子们一个个变戏法似的从抽屉里、口袋中、座位下取出了自己带来的材料,杂七杂八,什么都有,小葫芦、废铁钉、塑料瓶、石头子……

师:“我看大家现在已迫不及待想一展自己的才华了,好,下面就请各自利用自带的材料,在五分钟内构思、制作出一种有自己个性的打击乐器。五分钟后,我们要从质量、音色创造力三个方面来进行评比,看哪些同学制作的乐器最理想。”

同学们都忙开了自己手里的活儿,教室里也发出了各种声响,其间还夹杂着孩子们得意的、或是开心的笑声。

师:“下面请大家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要求:先演奏自己的乐器,然后再介绍一下制作过程。”

一个同学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个长嘴儿小葫芦,只见他握着葫芦嘴像模像样地晃动起来。”

“沙锤!”还没等他介绍,座下已经有孩子叫出声来。

生:“我制作的乐器叫沙锤,我在这个小葫芦里装入绿豆大米,这样一摇,嘿,还真像沙锤,于是我就带过来了。”

说着,他又得意地晃了两下,然后一脸笑意跑下台去了。

生:“可别小瞧我这个烂塑料盆,拿在手里叫手鼓,口朝下放在桌上就变成大鼓了。”(www.daowen.com)

生:“这两个废旧的铃铛,合起来就成了碰铃,听,声音多脆!”

生:“我用铁丝把这些小铃串起来,就做成了一副串铃。”

……

一个学生就地取材,用钢笔敲着眼镜盒走上了讲台。

木鱼!”台下马上就有了回应。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穿着红夹克的男孩子,他说:“我把一段废铁片用螺丝固定在一个小手柄上,用铁钉敲,结果我发现,中间声音闷,边缘声音脆,于是我给这个乐器取了个名子叫多功能三角铁!”孩子发现奥秘后的喜悦、自豪的神情和着他的乐器声在教室里荡漾。

接下来,陈老师将学生按照所制乐器的不同分成四组,引导着他们用自己手制的乐器给歌曲伴奏,《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当智慧的灵光、创造的快乐和音乐的美融合为一体时,请想,那是一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

最后,陈老师又亲自为大家制作了“瓷碗琴”:几只碗,一壶水,一把小木锤,几经调试,终于发出了悦耳的清音,在教师的手里变成了一把神奇的魔琴!这个创造的过程大约用了五、六分钟时间,虽然显得有点漫长,表面上似乎给老师的课堂带来了几分尴尬,然而,随着孩子们“老师,加水!”“老师,水太多了!”的插话声,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享受到了成功的欢乐,同时也经历了创造的艰辛!

当孩子们伴随着老师的瓷碗琴声唱起欢快的字母歌时,我也完全沉浸在那种创造性的艺术氛围中。

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发现音乐、创造音乐,在音乐中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让音乐与生活融为一体,从而使课堂教学绽放出一种撼动人心的和谐之美,是这节课给我留下的最大感受。课堂上,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自制乐器、演奏介绍、集体伴奏、和老师一起制作瓷碗琴等一系列活动,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发现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感悟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的热情。整个教学过程“以人为本”,注重张扬学生个性,时刻关注学生发展,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