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孩子成功阅读3篇文章!老师,请出示表扬之章

孩子成功阅读3篇文章!老师,请出示表扬之章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师,今天我读会了三篇文章!”顺利完成任务者,将会得到老师奖励的五篇优美文章。“老师,今天我读了四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荔枝蜜》赞美的是蜜蜂的勤劳和奉献精神,而《生命,生命!》赞美的则是蜜蜂生命的顽强!这篇文章的感情线索是……”“老师,今天我读了三篇文章,最喜欢的是冰心老人的《荷叶母亲》,那在雨中毫不动摇的红莲,不仅深深感动了作者,也震撼了我……”

孩子成功阅读3篇文章!老师,请出示表扬之章

“老师,今天我读会了三篇文章!”当一向不大爱学习的荆伟杰同学兴奋地告诉我这句话时,我从孩子溢满喜悦的笑脸上读出了一个结论:孩子们需要这样的课!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要想使语文教学从枯燥、低效的劣势中走出来,必须彻底打破“教材本本主义”,必须彻底改革“一课书,两天学,有时还需往后挪”的教学现状。在实践中,尽管我校所使用的仍然是“老教材”,但本着“老教材”也可教出“新课程”的理念,我和我的学生们进行了一项大胆的尝试——确立新课程理念,让教材成为课堂教学的“话题”和“由头”,从单一的“分析·训练”走向多元的“阅读·感悟”,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引导学生学习《荔枝蜜》时,我完全放弃了常规导读的教学形式,而是围绕“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这一重点,设计了一组“看谁读会的文章多”的教学活动:

第一步:读《荔枝蜜》,理感情线,把能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关键性语句找出来。

顺利完成任务者,将会得到老师奖励的五篇优美文章。

第二步:从老师奖给的五篇文章中任选二三篇,自由阅读。要求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把能表现作者或文中人物感情变化的词句找出来。

鼓励多读,读得文章多、并能理清线索者,授予“读文能手”称号。

这样一来,讲堂变成了学堂,教材变成了一个引发学生自由阅读的生发点。(www.daowen.com)

“老师,今天我读了四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荔枝蜜》赞美的蜜蜂的勤劳和奉献精神,而《生命,生命!》赞美的则是蜜蜂生命的顽强!这篇文章的感情线索是……”

“老师,今天我读了三篇文章,最喜欢的是冰心老人的《荷叶母亲》,那在雨中毫不动摇的红莲,不仅深深感动了作者,也震撼了我……”

“老师,这几篇文章我都读完了。三毛的《永恒的母亲》一直在我心中激荡,我曾经像作者那样怨怪过自己的母亲,也曾觉得自己的母亲是一个太过平凡的人……”

在这节课上,没有我的“精讲”,也没有我的“点拨”,有的只是孩子们的阅读、勾划词句、分析汇报——在这里,孩子成了学习的主人,读什么文章由他们选择,能读几篇由自己确定。最出我意外的是,王崎嶂同学竟把自己的一篇习作《那一瞬,心中的汗汩汩地流》拿到了课堂上:“老师,我认为我的这篇文章也有一条变化的感情线索……”

试想,一节课上学生能成功地读上三五篇文章,较之那种“一课书几节上”的现象,哪一种收获更多?当孩子自己的文章也成了课堂上学习的“教材”时,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会如何?

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上,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