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实践活动先于统计学的产生。从历史上看,统计实践活动自人类社会初期,即还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起就有了。最初的统计,是社会统计,即只是反映社会基本情况的简单的计数工作。在原始社会,人们按氏族、部落居住在一起打猎、捕鱼,分配食物时就要算算有多少人、多少食物才能进行分配。所以,从结绳记事开始,就有了对自然社会现象的简单的计量活动,有了统计的萌芽。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国家为了对内统治和对外战争的需要,进行征兵、征税,开始了人口、土地和财产统计。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我国最早的统计资料,就是关于公元前21世纪(夏朝)人口和土地数字的记载:夏朝时分中国为九州,人口约1-355万人,土地约2-438万顷。另据历史记载,在秦穆公时期,商鞅变法,在其调查研究中明确提出:“强国知十三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这说明我国古代的一些清醒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就意识到统计的重要性。在国外,古希腊、罗马时代,已开始了人口数和居民财产的统计工作。公元前3050年,埃及为建造“金字塔”,在全国进行人口和财产的调查。
在封建社会,由于经济十分落后,统计发展缓慢。统计广泛、迅速地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后,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发达,引起对情报、信息和统计的新的需要。统计已不限于人口、土地、财产等内容,它逐步扩展到了更为广泛的领域,产生了诸如工业、农业、商业、银行、保险、交通、邮电、外贸、劳动、就业等各个方面形成的各种专业的社会经济统计。1830—1849年,欧洲出现“统计狂热”时期,各国相继成立了统计机关和统计研究机构,统计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种专门的行业。
17世纪以后,随着统计实践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进一步指导实践。当时也出现了某些统计理论著作。由于历史条件、研究领域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主要的统计学派有:
1.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资本主义的英国,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W.Petty,1623—1687)。他在1671—1676年之间写成《政治算术》一书。在撰写该部代表作时,正值第三次英荷战争,国内经济困难,国外面临着荷、法两国的威胁。配第为了让人们知道和确信“英国的事业和各种问题,并非处于可悲的状态”,在《政治算术》中用数字比较分析了英、荷、法三国的经济实力和造成这种实力差异的原因,并从贸易、税制、分工、资本和利用闲散劳动力等多方面提出了英国的强盛之道。这种用数字来表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并配以朴素的图表,正是现代统计学广为采用的方法和内容。由于威廉·配第对于统计学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功绩,因此,马克思评价道:“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所以,统计实践虽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统计科学的诞生,也就只有300多年的历史。该学派的另一个知名人物是约翰·格朗特(John Graunt,1620—1674),他对英国伦敦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分类计算,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死亡率”统计表。但遗憾的是,该学派的学者都还没有使用“统计学”这个名称,他们的著作有统计学之实,却没有统计学之名,存在名不副实的缺陷。
2.国势学派,亦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8世纪封建制度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康令(H.Conring,1606—1681)。他以叙述国家显著事项和国家政策关系为内容,在大学开设了“国势学”课程,很受当时学者的欢迎。主要继承人阿亨瓦尔(G.Achenwall,1719—1772),其主要著作是《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概论》。他继续开设“国势学”课,并于1749年首次使用统计学来代替国势学,认为统计学是关于各国基本制度的学问,是一个国家显著事项的整体。但它缺乏数字内容,用文字表述,因而对比后人所认为的统计学,存在“实不符名”的缺陷。
政治算术学派和记述学派共存了将近两百年,两派互相影响,互相争论,但总的来说,政治算术学派的影响要大得多。
3.数理统计学派。以19世纪比利时的凯特勒(A.Quetelet,1796—1874)为代表,著有《社会物理学》等著作。他把概率论引入了统计学,从而开辟了统计学的新领域。他最先提出,用数学中的大数定律——平均数定律,作为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工具。他提出,社会现象的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但他在解释社会规律时,不能正确地把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区分开,提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永恒不变的错误观点。凯特勒写过不少运用概率论的著作,到19世纪60年代,他又进一步将国势学、政治算术、概率论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之形成近代应用数理统计学。(www.daowen.com)
其后,经过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数理统计学吸取生物学研究中的有益成果,由葛尔登(F.Galton,1822—1911)、皮尔生(K.Pearson,1857—1936)、戈塞特(W.S.Gosset,1876—1937)和费雪(R.A.Fisher,1890—1962)等统计学家,提出并发展了回归和相关、假设检验、x2分布和t分布等理论,数理统计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
由于数理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与社会统计学(即原来政治算术意义的统计学)有了分歧。社会统计学专门研究社会现象,而数理统计学既研究社会现象又研究自然现象,这就发生了统计学研究领域的争论。另外,社会统计学原是一门实质性科学,而数理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这就又发生了统计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的争论。时至今日,这两派仍在争论,在争论中两派又互相渗透。一方面,由于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统计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社会统计学逐渐由原来的实质性科学向方法论科学转变;另一方面,数理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则逐渐向社会统计学靠拢。
数理统计学不仅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促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很快地应用于自然技术领域,促进自然技术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各学派都有很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的社会经济统计学、自然技术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引起了科学的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十分重视统计在社会主义管理中的作用。他曾写过一篇《统计学和社会学》的文章,对统计学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列宁被称为社会主义统计的奠基者,他在开展社会主义统计工作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统计学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使统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充分发挥其认识社会、管理经济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我国的统计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统计机构,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统计制度和方法,培养了大批统计工作干部,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大量统计资料。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强烈呼唤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是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将统计工作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将完善统计体制作为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统计生产方式不断实现革命性转变。2012年中国统计的一项革命性改革为“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即企业直接在网络上将原始数据上报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和13个分中心,改变过去数据层层上报的模式,这是中国统计流程的再造。
由此可见,统计是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统计的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统计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社会经济统计学、自然技术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现在,整个国际社会都非常重视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反映着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为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统计学应当为统计工作提供高水平的理论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