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知识水平和科学发展的局限,巫术成为原始部族用来左右气候、战争、耕种以及狩猎等无法掌控的偶发事件的神秘力量。因此,在原始社会流行着各种各样的巫术。原始巫术具有很大的实用性,通过占卜、祭祀、驱邪等巫术礼仪使人民试图借助神力追求幸运,远离厄运。人们在弱肉强食的原始时代常感到柔弱无力,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给予正确解释,先民们在这种生存恐慌中借助巫术产生幻想,得到心理上的暗示,去正视恐惧和危险,从而达到“精神满足”。
关于大地湾发掘的瓮棺葬。夹砂大翁上扣覆一宽带圆底钵,南向倾斜,上部被损坏,内置一件红陶盂,还有部分儿童骨骼。在远古时期,瓮棺葬是希冀人转世再生的基本墓葬礼仪。把婴儿的尸体放置于圆钵中,这种姿势像胎儿在母腹内的样子,象征着人死后又回到他们所出生的地胎里面去,圆钵便象征着女子的骨盆。此型葬式是将尸体呈胎儿状,研究者认为这象征死后又回到生前母体,希望能重新降临人间,似乎表明先民有着灵魂不灭的观念。再如墓葬701,主体呈长方形,单人仰身屈肢,头朝东北,脚向西南,上身呈弓状,两手交叉于背后,下肢分别向外侧曲。墓主人显然系非正常死亡。上肢呈捆绑状,下肢系挣扎状,专家认为这实际上是在埋葬死者时进行的一种巫术仪式。屈肢葬,即屈肢而葬。《辞海》道:“屈肢葬,考古学术语,古代葬式之一。埋葬时将死者的下肢屈折,上肢也往往曲折。”捆绑死者是对他的灵魂进行束缚,诅咒死者不可再生。死者的这种姿态是用绳绑起来阻止死者灵魂出走,向生人作祟。在原始社会,死亡本是生命的终结,但是原始人不愿承认生命的幻灭,所以在巫术中就产生了灵魂的概念,灵魂不死是人们寄予巫术的最大信仰力量。所以巫术中的诅咒往往也是施咒于死者的灵魂和不可再生的信念。应该说,先有灵魂不死的观念,然后有屈肢的葬俗。(图三)
岩画、地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与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始巫术中会利用图腾、图画或符号来达到施术的功效。“可以认为在所有原始宗教信仰中,对岩画的产生发生重大影响的是巫术的信仰,其次才是其他的原始宗教信仰。”[7]世界各地的岩画中,以动物和狩猎的题材居多。弗雷泽在《金枝》中讲到这种巫术属于交感巫术,我国学者称之为模拟巫术。德国学者利普斯说:“根据原始人的心理,猎物的图画和活的动物本身是一致的。当他们用矛刺中动物的形象时,即将举行的狩猎中就有了成功的保证。”这就是所谓的交感巫术。在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晚期的房址里,发现一组用炭黑绘制的图画。画中人物手持棍棒类的器物,方框内是供祭祀的动物,反映了小家庭的崇拜偶像。考古学家认为这应该是巫术活动中用作避邪的图画,用以诅咒令生者不安的幽灵。另有专家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巫术画,是当时巫术活动的一种记录性图画,是一幅巫术符咒画。上组人物作手握棍棒之状,方框内是昆虫类形象,整个画面表现的是人类群体战胜动物群体的关系。[8](图四)
图三(www.daowen.com)
图四 (来源:网络)
原始巫术除了应用于墓葬和岩画、地画,还体现在彩陶盆的纹饰绘制上。原始彩陶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从大地湾考古发掘出土的各种彩陶器中发现,动物纹样占比较大,这与人类早期生活环境和狩猎实践生产有着密切关系。在出土的大地湾仰韶文化早期陶器中就有绘制的鱼纹、鸟纹、蛙纹等形象,原始先民在绘制这些图案时是带有某种神秘思想观念的。大地湾马家窑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在接近盆口处绘制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皆腰系兽皮,并肩携手,欢乐起舞。”[9]从中我们看到,在原始社会人们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原始先民把这种圆圈舞作为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传达,从而达到和谐、坚定的神之力量。根据弗雷泽的判断,在原始社会,巫术早于宗教。而“在其较早阶段,祭祀和巫师的职能是经常合在一起的。为了实现其愿望,人们一方面用祈祷和奉献祭品来求得神灵们的赐福,而同时又求助于仪式和一定形式的话语,希望这些仪式和言词本身也许能带来所盼望的结果而不必求助于鬼神。”[10]从大地湾仰韶文化中,可以看到原始人在墓葬、岩画、地画、彩陶等方面利用巫术进行意志控制和幻想希冀的理念。
巫术是一种“前宗教”形态,它由一系列的仪式组成。原始先民有着各种各样的崇拜,这些崇拜又包含着一定的巫术礼仪。正如爱德华·麦·伯恩斯所说:“原始人的宗教有一大部分是由祛除灾祸防患于未然的仪式组成。”例如先民们谁都不敢动一个没见过的野兽,除非事先进行祈祷或利用巫术诅咒争取避免灾害和受到神的恩典。再如在墓葬中要将鱼纹式样的陶钵作为随葬品,供死者在阴间享用。鱼等图案作为巫术中的图腾说,带有灵物崇拜意识,实际上是埋葬死者时进行的一种巫术仪式,自始至终体现着灵物崇拜在葬俗上的施行。人们希望通过巫术礼仪祈祷神灵们赐福或者利用巫术仪式对死者进行诅咒。原始祭祀、丧礼贯穿着巫术。在中国最早关于巫术招魂礼仪的文献《楚辞》中的《招魂》记载道:“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雨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术因人们相信灵魂不死不灭的信仰而产生并得以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