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最早认为伏羲主要在河南一带活动,并画八卦,创《易经》,只因《佐传·昭公十七年》中记载“宋,大辰之虚也;陈,太皋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而汉代时陈即古宛丘,今河南淮阳也。也就是说,河南淮阳是伏羲氏的故都。但后来的考古发现使学术界又形成了另一个观点,即伏羲并非简单地代表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女娲也一样,他们很可能是其氏族的首领,后来便是这个氏族的称呼。[3]
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伏羲肯定不是一个具体的部落首领,而是延续了时代发展的伏羲氏。一个人的影响不会这么长远,也不会这么扑朔迷离。通过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伏羲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伏羲氏的氏族,伏羲文化的源头诞生在今天的甘肃天水,而在河南发展壮大,影响深远。
中国的文明有这样一个大的脉络,从西北起源一直蔓延到东南。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可以确认伏羲氏族最初在黄河上游甘肃天水秦安一带活动,后迁徙河南、山西,又至山东。[4]在中国远古时期,东南还是沼泽覆盖的汪洋大川,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自然是西北的高原地带,随着地理自然环境的变迁,中国的氏族文化一路向东南繁衍。在今河南濮阳市发现的“中华第一龙”墓葬中,用蚌壳摆出青龙白虎的形状,这证明在6000至7000年前华北平原距离海洋还是比较近的。(www.daowen.com)
从今天来看,这个文化带最早形成的是西部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公元前8000年—前5000年),之后是马家窑文化(公元前5800—前4300年),在中部主要是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最后到东部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这些文化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带有浓重的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特点,其图腾崇拜多是半人半神、半人半兽。学术界大都认为伏羲生活的年代为距今6000年左右,如果真是那个时代的话,那么,伏羲便主要生活在大地湾文化时期。也就是说,中国人鸿蒙开启于黄河泛滥的中上游时期,也就是今天的天水一带。[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