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徐旺生先生认为,探索农业起源问题必须回答六个问题:1.农业产生的原因;2.农业产生的地点;3.农业产生的时间;4.农业发明于何人之手;5.农业产生的方式;6.农业的对象,即最初的农业是以什么为种植对象的。当然,农业的起源不能等同于栽培植物的起源,某一早期遗址并不能代表农业的起源地,它仅仅是漫长的农业起源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农业独立起源包括农耕方式独立起源和种植独立起源,粟和水稻可能分别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但农耕方式可能起源于华南地区。[13]根据徐旺生先生的论述及作者个人的初步研究,对大地湾一期文化在农业起源中的地位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秦安大地湾遗址
第一,大地湾一期文化不是中国新石器早期农业文化的源头,它仅仅是漫长的农业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石兴邦先生将我国粟作农业发展阶段分为五个时期:1.采猎文化时期,人类不定居或穴居。2.采集农业阶段或高级采集时期,在生产工具、知识、技术和经验上为原始农业的产生准备条件。3.原始农业阶段,这时初级聚落形成,在聚落或居住地附近小面积点播种植,驯养家禽在这个时候也开始了4.锄耕农业阶段或“刀耕火种”农业阶段,前期为初期锄耕农业,后期为发达锄耕农业,间歇性地更移住址,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5.犁耕农业阶段,前期由锄耕向犁耕过渡,后期人们在同一个地方较长时间种植和定居,较大的聚落和聚邑形成,最后进入文明时代。大地湾一期文化经济形态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种植业和家庭畜养业为次,耕作方式可能为灰坑点播,相当于石兴邦先生所说的原始农业阶段或由原始农业向“刀耕火种”农业的过渡阶段。(www.daowen.com)
第二,大地湾一期文化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黍、油菜的栽培地,但并不意味着是黍和油菜的唯一起源地。研究表明,粟类和黍类为原产热带的C4型植物[14],可能是在相对温暖的湿润期沿着河谷、平原跃迁至北方;十字花科的油菜为全北植物区古地中海亚区的伊朗——土兰地区的特有种属,为盐生和旱生类型,可能在寒冷的更新世期间东扩至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南沿——蒙古高原中东部一线。野生的粟、黍和油菜在迁入地不是呈点状分布,而是呈带状分布。[15]因此,探索黍、粟和油菜等农作物的起源地不应该局限于个别地点,而应该将目光投向黄土高原东南边缘的沟谷、山前坡地和台地,秦岭山地的河谷阶地,淮河上游山地和平原,山东丘陵南部的河谷和台地等适宜于粟类作物生长和培育的地带;投向青海东部、甘肃中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和辽宁中西部等适宜于黍类作物生长和培育的沙性黄土地带。目前,学术界根据原始农业的发现地提出的黄河流域起源说、华北起源说、宝鸡渭水流域起源说、太行山起源说、西辽河流域起源说和关中地区起源说等点状起源学说是值得商榷的。关于羊的来源,郎树德先生认为从中亚传入的可能性更大,家鸡的来源有待继续探索。
第三,大地湾一期文化所在的渭河上游地区可能不是农耕方式的独立起源地。尽管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就有陇山以东文化向陇山以西传播的趋势,但考古发现的大地湾遗址大地湾一期文化似乎有更加复杂的文化背景。安志敏先生认为,起源于华北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细石器传统工艺,很可能是陶器产生和新石器出现的基础。不过细石器传统不是唯一来源,“也会有相当于中石器的其他遗存,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继续探索”。[16]位于清水河二级阶地的大地湾遗址共发现墓葬15座。这15座墓葬,墓葬头向不同,其中11座头向东北,4座头向西北或北。[17]居民墓向大多反映的是其迁徙方向,大地湾居民分属早晚不同的族群,可能是在不同的时期从西南、东南或南方温暖湿润地带迁入的。大地湾二期文化时期发现的一枚原产华南的钻孔短褶矛蚌骨牌说明渭河上游和华南地区很早就有交往,其年代不会晚于距今6500—5900年的大地湾二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