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问题诊疗:心理测验避免主观引导

学生问题诊疗:心理测验避免主观引导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萌妈妈老师说,我能不能不看他的学生行为陈述,不看他的判断,我只看一些最客观的东西,早期记忆、词语联想、五项图,这是比较客观的。萌妈妈老师说,我不看那个行为陈述行不行,我不看他的介绍,我不想知道他的看法,行不行呢?因为任何病人到医院看病,他的病情陈述里头不可避免的要有主观性。

学生问题诊疗:心理测验避免主观引导

之所以在问题生诊疗中增加了心理测验这样一个环节,就是因为它比较客观,我们在接受材料时,难免受到一些主观判断的影响,心理测验能一定程度避免这种影响。

案例总要有人提出,或者由老师提出,或者由家长提出。提出的时候,就要陈述一下这个案例,就像病人见到大夫陈述一下自己的病情一样。这个陈述不可避免的是主观性和客观性杂糅的一个东西,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比如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家长文化程度、职业、各科学习成绩,这都是比较客观的。但是当他介绍这个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典型事例的时候,就必定会掺杂着他自己的一些印象、情感,他会选择一些他认为最典型的例子来说。不管他主观意愿如何,事实上对于诊疗者就是一种引导。人只要说一些带判断性的话,对别人就有引导作用。

引导,有些是挺好的,帮你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有的就会有意无意地把你导向一个不正确的方向。这种情况,我们在处理案例的时候遇到过很多。比如说,他说这个学生是问题生,其实不是。比如他说这学生是某某问题,诊断以后我们发现,有这个问题,但这不是主要的,还有更重要的问题他没发现。如此等等,这种事挺多的。他在引导你误诊。(www.daowen.com)

萌妈妈老师说,我能不能不看他的学生行为陈述,不看他的判断,我只看一些最客观的东西,早期记忆、词语联想、五项图,这是比较客观的。是的,我们之所以在问题生诊疗中增加了心理测验这样一个环节,就是因为它比较客观。这个东西老师一般看不出多少东西来,咱们能看出来。这就好像医院里那个心电图,一张纸上面好多波浪线,你根本不明白怎么回事,但是人家内行人就看出来你心脏有没有毛病。早期记忆也是这样,别人看了可能莫名其妙,但是咱们能看出好多东西来。为什么呢?因为咱们是专业人员,这地方就显出你的专业了。萌妈妈老师说,我不看那个行为陈述行不行,我不看他的介绍,我不想知道他的看法,行不行呢?作为一个研究人员,你愿意这么做,可以。但是作为咱们问题生诊疗这个程序,你不能不让人陈述。因为任何病人到医院看病,他的病情陈述里头不可避免的要有主观性。如果你不让他陈述病情,他来干吗?他是治病来了,他不说病,你治什么呀?这种引导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就是咱们作为专业人员,应该能分辨哪些是误导,哪些不是误导。这是咱们的本事。

所以我们不必要求提供案例者尽量客观些,因为他客观不了。任何一个老师,对学生肯定有看法,这看法必有主观的成分。主观和客观,要想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但它们毕竟还是两回事。我们要尽量减少主观性,防止被提供材料的人误导,这种警惕是完全必要的,但在提供材料的时候,我们还是允许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老师对学生情绪特别大,实际上,他的情绪本身就已经暴露出他可能会主观得很厉害。你就更得多加小心,不要被他误导。咱们必须冷静,必须客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