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方法是适用于一切孩子的,千万不要教条地把某种方法、某种治疗手段确定为正确的,然后就去做,那是不行的。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是搞清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个案诊疗的核心和关键,是搞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个性特点,他的人格特点,他的智力特点。把这个搞清楚了,才有可能对问题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我们一般这样考虑问题生教育:他有什么问题?这问题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先发现问题,然后归因,然后开药方,一般是这样的思路。这思路是对的,但是有个问题,我观察过很多老师对问题生的分析,他们的归因一般有这样的特点:归于外因,而且多归因于家庭,不大反思自己学校教育的失误,还喜欢归因于人际关系。可是,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同的孩子,结果是不一样的。你只有搞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反过来看出这个教育方法对还是不对。若一般性地先看教育方法对不对,这个可能是弄反了。
眼前就有个例子。某天早晨我在手机上看到一个案例,童话大王郑渊洁,他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女孩。男孩上学不耐烦,不愿意去,郑先生说,算了,回家来,我教你。他自己编教材教孩子,效果不错。女孩呢,喜欢学校,爱上学。郑先生说,那你就上学,这孩子就按部就班地在学校跟着走,效果也不错,据说还成了学霸。你怎么判断郑渊洁的教育方法对还是不对呢?如果你要离开这两个孩子的特点,没法判断。
有些虎爸虎妈,把孩子教育得不错,有的家长就说,那怎么成啊,你这样指挥孩子,你控制孩子,你犯了教育之大忌!可是人家成功了,而且人家成功不是假的。所以关键不是看他采取了什么教育方法,他的方法对不对,而是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只能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判断是对还是错,没有绝对的对错。比如有的老师就拼命地说,你只有预习好了,学习成绩才能好。不对。有的孩子是不能预习的,预习对他有害处,他提前看完了一遍,再听课就烦了,这是一种特别好新奇的孩子,不适合预习。老师们都主张作业写完了要检查,其实这只对有的孩子合适,对有的孩子就不合适,后者最好不要检查,争取一次做对,当然考试的时候要检查一下。总之,没有一种方法是适用于一切孩子的,你千万不要教条地把某种方法、某种治疗手段,确定为正确的,然后就去做,那是不行的。因此,教育问题生的关键,是搞清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那么有的老师就会问:怎么搞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www.daowen.com)
一要看他各方面的表现,横向地看各个方面。不能光看一科的表现,要看各科的表现;不能光看他在学校的表现,还要看他在家里的表现;不能光看他在老师面前的表现,尤其是班主任面前的表现,还要看老师不在的时候他的表现。这样才能看清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要看他的一贯表现,就是说必须纵向看他的过去。他现在的表现跟小学时有什么区别?他现在五年级,跟他四年级、三年级、二年级、幼儿园有什么区别?一样不一样?如果是一直这样,那可能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我发现很多老师在了解孩子的时候非常片面。他那个空间特别窄,时间特别短,他了解的是孩子现在的、一时的、局部的表现。至于孩子的本色是什么,他并没搞清楚。
第三,可以搞点儿心理测验。低幼的孩子,可以画图,五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做早期记忆、词语联想。为什么强调早期记忆呢?因为它是人格的密码。一般说来,早期记忆里呈现的人格特点,一生是不变的,它比较准。早期把那些没用的东西都删掉了,剩余的是精华部分,对于了解一个人的本性,效果比较好。
我们把这个学生了解得比较清楚了,知道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以后,才能判断他的家庭教育哪点是对的,哪点是不对的。例如郑渊洁,让儿子回家不上学,可能是对的,他女儿继续上学,可能也是对的。郑先生不是教条主义者,适合的就是对的,适合的就是好的。可是你要知道适合不适合,你得先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得先知道一个人高矮胖瘦,才知道哪件衣裳适合他。现在社会上流行一些说法,什么陪伴啊,什么沟通啊,什么交流啊。某些人一看见家长跟孩子沟通不多,就说,这问题就在这儿。这可不一定了。很多孩子家长很少与孩子沟通,很少和他们交流,孩子很好呀,家长也不错。那种孩子,不见得需要你很多陪伴和沟通。有的孩子家长老陪伴他,会很不高兴的。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不需要别人老陪伴我,你陪伴反而干扰了我。这种孩子你拼命要陪伴他,你不是捣乱吗?所以,搞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才能确定教育他的方法对还是不对。
因此我们遇到问题生,要全力以赴弄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就好像班级诊疗的时候(我们前一阵子搞班级诊疗),全力以赴搞清这是个什么班,什么样的班才会有什么样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