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名人的菜肴:楚霸王与灯影牛肉

历史名人的菜肴:楚霸王与灯影牛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许多先贤圣哲为我们留下了动人的往事,都与菜肴相关。苏北人一致的看法就是,与楚霸王项羽有关。为了使驰骋沙场、鞍马劳碌的大王有健壮的身体,厨子们左思右想。1935年,这家酒店用竹筒封装的灯影牛肉作为地方特产送到成都青羊花会展出,被评为甲等食品。如今在山西、甘肃等地此菜较为常见。翰林鸡是楚北安陆市太白酒楼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因孝感向以盛产优质莲藕出名,故当地人民素喜烹食各种藕肴。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许多先贤圣哲为我们留下了动人的往事,都与菜肴相关。他们要么是流传千古的大诗人,要么是名闻海内外的政治家,要么是那个时代的引领者,总之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伟大的食客!

烧杂烩

苏北一带,无论是寻常人家,还是星级宾馆,在酒筵上,有一道菜不可缺少,那就是烧杂烩。尤其是在操办红白喜事时,此菜更作为众菜之首被推上席间,让众食客大快朵颐。这道菜荤素搭配,鱼肉并列,将一些味性相佐的菜肴一并相烹,调以各种佐料。

为何这烧杂烩如此有名?苏北人一致的看法就是,与楚霸王项羽有关。据说,项羽吃饭每顿饭菜无二样,这个特点伤透了手下厨子的脑筋。为了使驰骋沙场、鞍马劳碌的大王有健壮的身体,厨子们左思右想。其中一个小厨子想出个办法,他将一些鸡、鱼肉等放入一锅,精心烹制后,端到大王面前。未曾想,项羽吃了第一口,胃口就被吊了起来,一大碗杂烩顷刻吃了个精光,而且批示厨师,今后为了节省时间,菜就这么烧。

从此以后,手下厨师悉听遵命,每菜必是杂烩。为了使杂烩不致太单调,厨师们想方设法改进配料,尽量让杂烩烧得花样翻新。后来,人们为了怀念楚霸王的事迹,“烧杂烩”便在民间很快流传开来,一直到今天。

灯影牛肉

相传,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在通州(今四川达川一带)任司马时,一天到一家酒肆小酌。酒菜中的一种牛肉片,色泽红润油亮,十分悦目,味道麻辣鲜香,非常可口,吃进口酥脆而后自化无渣,食后回味无穷,使元稹赞叹不已。更使他惊奇的是,这牛肉片肉质特薄,呈半透明状,用筷子夹起来,在灯光下红色牛肉片上的丝丝纹理会在墙壁上反映出清晰的红色影像来,极为有趣。他顿时想起当时京城里盛行的“灯影戏”(现通称皮影戏,其表演时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兴致所至,当即唤之为“灯影牛肉”。于是达川的这种牛肉就以“灯影牛肉”之名盛传开来,成为四川的一种著名土特产。其菜选料和做工都非常讲究。一头牛被宰杀后,只能取其腿腱肉、里脊肉十几块,一共才十几公斤。用长片刀切成十分薄的肉片,配上注草、丁香草果及其他十多种香料,拌匀后将肉片铺在竹筲箕上,经曝晒去除水分,放进特制的烤炉中,控制湿度烘烤至熟,装入用油纸衬里的竹筒或纸罐里,掺满纯香麻油,撒上少许花椒粉,密封而成。据记载,清朝光绪年间,达县城关大西街上一家店主名叫刘光平的酒店,所产灯影牛肉在当时最为有名。1935年,这家酒店用竹筒封装的灯影牛肉作为地方特产送到成都青羊花会展出,被评为甲等食品。

貂蝉豆腐

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泥鳅钻豆腐,据传这菜名是清朝美食家袁枚想象所撰。将那滑溜的泥鳅喻为奸猾的董卓,而貂蝉则喻为嫩豆腐。热汤中先放上嫩豆腐,再放入泥鳅,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便钻入冷豆腐里去,结果还是没有逃脱被煮的命运。王允利用貂蝉除了董卓,这菜也是利用豆腐烹饪了泥鳅,袁枚的想象也很入理、恰当。用豆腐煮熟的泥鳅不仅肉质细腻柔嫩,更是有种入口如豆腐一样的爽滑感觉,味美味鲜。此菜豆腐洁白,味道鲜美带辣,汤汁腻香。

昭君鸭

传说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后吃不惯面食,于是厨师就将粉条和油面筋一起用鸭汤煮,甚合昭君之口味。后来人们便用粉条、油面筋与肥鸭汤烹调成菜,称之为“昭君鸭”,一直流传至今。如今在山西、甘肃等地此菜较为常见。在陕西还有一种叫昭君皮儿的小吃,实为凉皮,用面粉和面筋制作成条切成薄片,辅以香辣佐料而成,味道酸辣爽口,柔韧至极。

翰林鸡

是楚北安陆市太白酒楼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此肴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职之意。其制作是用整鸡首先腌渍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块,上盘整理成原鸡形。另以蛋黄糕雕刻“翰林鸡”三字,置鸡首前,并以鸡汤蘑菇入味,以若干小虾球点缀,经反复蒸烹制成。可谓制工精细,造型生动,形神兼备,质佳味美。

基于我国古代诗书的记载,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鸡、鸭、鹅、鱼及蔬果菜肴,也吃牛、羊肉和野味,但唯独不食猪肉。友人素知诗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鸡、鸭、鹅等做菜佐酒助兴。在众多酒肴中,李白尤对“烹鸡”最感兴趣。曾作诗曰:“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童嘻笑牵人衣。”由此流露出诗人功名即在眼前,兴高采烈,志得意满,而痛饮白酒,笑尝烹鸡的得意情景,不久李白便入京任翰林职。传说“翰林鸡”一菜,就是友人为钦佩诗人才华而精心制作的佐酒佳肴之一。因诗人李白素喜食烹鸡,故后人便呼之为“翰林鸡”,缘出于此。

豆油藕卷(www.daowen.com)

俗称豆油卷,是楚乡湖北孝感民间传统风味素菜名馔。因孝感向以盛产优质莲藕出名,故当地人民素喜烹食各种藕肴。特别每逢年节喜庆,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烹制豆油的美味佳肴。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小时候家里很穷,年轻时曾经在楚地游荡,以推车贩运为业。一次寒冬,他手推独轮车,从古楚王城(今湖北云楚)来到孝感西湖村。当独轮车满载贩购的西湖莲藕后,却已值风雪黄昏。饥寒交迫中,赵匡胤便推车投宿西湖酒家,急欲酒菜充饥御寒。然而,因年岁饥馑,兵祸战乱频繁,朝廷严禁民间酿酒,加之此时酒馆饭菜俱空,厨间仅剩两张未用完的豆油皮及葱、姜等零星物料。聪明的厨师随机应变,立即取用来客独轮车上的莲藕做原料,经洗净去皮,切成细丝,略用盐腌渍后,抖入葱、姜、香菇丝等调配料和少许面粉,用净布紧紧卷捏成一字条形,再用抹过面糊浆的豆油包牢,以锯刀法切成形似“车轮”一样的筒片,并经油炸烹制。稍许,酒家端上一盘“豆油藕卷”和一壶私人家酿陈酒送上餐桌。赵匡胤非常感激,便一人独酌起来,边吃边赞曰:“豆油藕卷肴,兼备美酒好,落肚体通泰,今朝愁顿消。”于是,“豆油藕卷”这一佐酒美肴即问世并沿传下来。

差不多十多年后,即公元960年,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一天,他忽然想起当年在西湖酒馆吃过的那难得的美酒和佳肴,顿时感慨万分,为了不忘旧情,便特别为孝感颁发诏书,取消西湖禁酒令。自此,“西湖酒市”复兴,亦沿传千年。

东坡肉

在《东坡续集》里,有一首《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诗中所写,其实就是苏东坡烹制“东坡肉”的经验总结。苏轼喜食猪肉。在黄州任时,猪肉极贱,“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发明了一种炖猪肉的方法:用少量水煮开后,再用文火炖上数小时,放上酱油,“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元祐四年,苏轼到杭州任知州,组织民工疏浚西湖,工程完毕,他用这种方法烧猪肉犒劳大家。人们觉得这道菜肥而不腻,味道鲜美,遂取名为“东坡肉”。直到今天,“东坡肉”仍是杭城的一道名菜。

黄金肉

满族著名的古老宫廷风味名菜——“黄金肉”,据说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创制。

它曾被列为满族珍馐第一味,自清朝建立以后,每临大典盛会,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须要上黄金肉。

这道菜的来历,据说是满人努尔哈赤在未发迹前的幼年时期,因家道中衰,曾流落到辽宁抚顺。最初,在女真部落首领家当一名伙夫。当时,这位部落首领很讲究吃喝,每次进膳需八菜一汤,金盘细绘,必不可少。有一次宴请宾客,他选定部落中一位善烹调的女仆司厨,由努尔哈赤做帮手。当女仆做完第七道菜时,突然晕倒。此时,外厅正等着叫上最后一道菜,帮手努尔哈赤见状,急中生智,忙将切好的里脊肉,裹上蛋黄液,入油锅迅速颠炒后装盘送上。首领尝后,觉得味道与以往不同,特别好吃。宴毕问其故,侍者只好实情相告。首领甚悦,随后又传来努尔哈赤问此菜何名,努尔哈赤为讨吉利,答道:“叫黄金肉。”自此,努尔哈赤遂得提擢。

努尔哈赤逐步发展,最后成为后金建立者,成为清朝第一个老祖宗。于是,每届大典,必令先上黄金肉,并当众讲述这段故事。自此,清朝各个皇帝便把黄金肉奉为至上珍馐,以示不忘祖上恩典与赏赐。继而,被传为佳话。

皇姑菜

相传在清朝,乾隆皇帝曾私下去江南寻父。有一天中午,到了江南时,他感到口干舌燥,腹中饥饿。望前看后,见有一庄,庄边有一茅舍,烟囱上白烟袅袅。心中大喜,决定借这人家歇一会儿脚,找点食物充饥。进了门,见此人家十分贫寒,无甚摆设,只有农妇一人在家。乾隆便向她说明来意。农妇见家中来了一位衣着华丽的官人,又惊又愁。惊的是,这偏僻村庄居然来了贵客;愁的是家中实在贫寒,无甚招待。此地农家非常好客,农妇便请客人进屋洗脸、用茶。这户人家以打柴为生,农妇在家中寻来找去,仅有上午男人带回来的两块豆腐。她只好又到田里拔了一把菠菜,将豆腐切成小块,用豆油煎成两面黄后,投入菠菜同烧。烧好后,盛了一大碗,端给客人吃。乾隆生在皇宫,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哪里吃过农家小菜,加上腹中饥饿,更觉口味鲜美。不大工夫,一大碗豆腐全吃光了。乾隆心想:我的胃口从来没有这样好过,虽为一国之君,何时享受过今天这样的口福,但不知此菜是用什么做的。于是,询问农妇刚才吃的是什么山珍海味。农妇见问,暗自好笑,哪里是什么山珍海味,只不过是一般家常饭菜罢了。豆腐用油一煎,外面金黄色,里面白玉色,菠菜叶绿根红,像鹦鹉的嘴巴。客人既然这样发问,不妨说一个好听的菜名告诉他,便随口回答:“这菜是‘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乾隆一听,十分高兴。临走时赠送折扇一把作为酬谢,并说你家如有急难之事,拿出此扇,可以逢凶化吉。农妇听了此话,并不相信,一把纸扇子能有什么用处,但看到上面字画好玩,也就挂在墙上,不去管它了。

有一天,农妇的丈夫去街上卖柴,但是过了中午他还没有回家吃饭。农妇很着急,就到处打听,后来才得知她丈夫在卖柴时,柴担的一头突然滑掉,扁担头将一个行人无意打死了,被押送衙门审问判罪。农妇一听,心急如火,毫无主张,在房中直转,不知如何是好。猛一抬头,瞧见那把折扇,想到客人临走之言,不管有用没有,先试一试吧。她就拿了折扇上衙门去了。可农妇毕竟没有见过这样大的世面,头也不敢抬,将扇子顶在头上挡住半边脸,小心翼翼地走上堂去。知府一见,不得了,这是圣上的手迹啊!赶快跪下。他这一跪,全堂人都跪下了。农妇也不知究竟,知府问:“圣上何在?”农妇才知贵客是当今皇上。听差的问:“皇姑(皇帝的姐妹)有何事?”农妇说明丈夫之事后,知府赶紧放出农夫,以驸马礼仪相待。从此,人们也就称呼此庄为“驸马庄”,称菠菜豆腐汤为“皇姑菜”了。至今驸马庄仍在。

还有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回到京城后,有一天突然想起这道菜,便命御厨作“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可满宫的御厨山珍海味不知弄了多少,也做不出这道菜来。第一个御厨动了脑筋做了,不对,被杀。第二个又被杀,一连杀掉好几个御厨。这事惊动了丞相,如不赶快解决,要杀多少御厨啊!于是,赶紧上朝,拜问乾隆在何地吃过此菜。问明原委,丞相赶紧通过驿站,连夜兼程将农妇接到京城,按原样弄了此菜上桌。乾隆一见,转怒为喜。但一吃,乾隆感觉没有先前那样有味,问其何故。丞相说:“圣上当时腹中饥饿,就觉好吃,现在腹中不饥,就觉无味。”乾隆点点头说:“确有此理。”据说直到现在,在镇江民间,只要人们一说“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大家就都知是菠菜豆腐汤了。由于它是素汤,菠菜新鲜,豆腐白嫩,爽口味美,制作简便,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家常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