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产生以后,根据食材搭配的不同,以及产生的具体背景不同,炒菜的命名也颇有趣味。实际上,在炒菜出现之前,已经有了菜肴的命名,但是随着炒菜这个大家庭加入到中华菜肴中来,我们这个源远流长的智慧民族又根据新发明的不同炒菜,进行了不同的命名。菜名就像人名一样,是招牌性的符号。作为一道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影响到餐饮业的发展。好的菜名会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引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带有一种广告性。菜名的商业价值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在中国的餐桌上,没有无名的菜肴,也没有起名不好的菜肴。大体说来,菜肴的命名有以下几种:
一是按菜肴原料来命名。原料分为主料、配料、调料。以苏菜228款为例,其中以主料而命名的有216款。二是根据菜肴的属性,如色泽、香气、味型、造型、盛器、质感等。三是根据制作方法,分为加工方法和烹饪方法。四是根据菜肴的发明者或者是使它名气大增的人的名字来命名。五是根据典故、成语、诗词、谐音来命名。由于炒菜搭配的复杂,以及制作工艺的繁复,一般菜名都采用同时含有主料、制作方法、色泽等各方面都涵盖的命名方式来命名,具体如下:
1.烹调方法+主料命名。如“红烧全鱼”“干炸里脊”“白灼大虾”“清炸鸡腿”“油爆田鸡脚”“生炒胆尖”“汤氽玻璃肚片”“烤乳猪”“清炖乳鸽”等等。这种类型的命名方法最为普遍,使人一见菜名就可以了解菜肴的整个面貌。这种方法非常适宜烹调有特色的菜肴。
2.调味方法+所用主料命名。如“蚝油牛肉”“糖醋排骨”“茄汁鱼片”“咖喱凤翅”“椒盐鹌鹑”“酱爆肉”等等。这种类型的命名方法也较为普遍。它重点突出了菜肴的口味,对一些确有特色的菜肴尤为适宜。
3.烹调方法+原料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命名。如“烩三丝”“油爆双脆”“双冬鸡片”等等。这种命名方法突出烹调方法以及菜肴的色泽、形态等方面的特点,有的菜肴虽不具体标明所用原料的名称,但能使人对所用原料的性质一目了然。要表明烹调方法和原料的某种特征,可使用这种命名的方法。
4.所用的主料+某一突出的辅料命名。如“马蹄鸡球”“荔芋扣肉”“冬虫草炖乳鸽”“辣子鸡”“西芹肚球”“柠檬鸭”“菠萝鸭片”等等。这种类别的命名方法,能够突出地反映菜肴的用料方面的特点,特别对那些辅料的口味在整个菜肴中是起重要作用的菜肴更为适宜。
5.把所用主辅料及烹调方法全部在名称中反映出来的命名。如“蚝油烩双冬”“凤油扒菜胆”“红油拌肚丝”“肉丝烧豆腐”“三色炒肉丝”“栗子烧鸡件”“五柳熘全鱼”等等。这种方法直观贴切,讲求简明,比较流行。
6.按色彩、形态和所用主料命名。如“金钩爪脯”“八宝葫芦鸭”“松鼠全鱼”“脆皮大虾”“金针虎皮蛋”“碧绿鱼丸”“菊花肚”等等。这种命名方法反映出菜肴的某一突出之处,比较适用于花色的命名。
7.在主要用料前加上人名或地名。如“麻婆豆腐”“北京烤鸭”“东坡肉”“梧州纸包鸡”“桂南醉鸭”“南宁泡皮鸡”“桂林板栗鸭”“玉林牛肉丸”等等。这类命名方法可以说明菜肴的起源与特色,适用于有烹调特色并具地方色彩的菜肴。(www.daowen.com)
8.单纯用形象寓意来命名。如红枣和猪蹄烧出“梅开二度”,山狸和水蛇烧出“龙盘虎踞”,冬笋和薄荷炸出“天女散花”,另外还有“花好月圆”“珍珠丸子”“如意腰卷”“鸳鸯鸡”“恭喜发财”“龙凤汤”“龙凤呈祥”“雪里藏珍”等等。
此外,有些菜肴还可以根据制作手法来命名。如:
1.扎。又称为“捆”,就是将主要原料切成条或片,再用黄花菜、海带、干菜丝等将主料一束一束地捆起来,如“柴把鸭”“扎猪手”等。
2.扣。是把原料整齐地摆在碗内,然后整齐地覆扣在盛器内,如“扣三丝”“扣水鱼”等。
3.镶。是以一种原料为主,中间填镶其他原料的一种方法,如“镶青椒”“八宝镶蟹盒”等。
4.卷。把各种韧性的原料加工成较大的长方片,卷入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原料。如“冬瓜卷”“大良野鸡卷”等。
5.穿。就是将空心原料或加工成空心的原料在空隙处嵌入其他原料。如“龙穿凤翅”“三丝穿鱼丸”等。
在菜肴命名的过程中,通常会进行一定的美化,比如对于色彩的渲染。绿色通常会用翡翠来代替,红色则用珊瑚,无色透明则用水晶,五种色泽就用五彩,黄白两色则曰金银。而不同的宴席场所其菜肴的名称也有所侧重和表示。如在婚礼现场,其宴席上的菜名可多用连理、并蒂、鸳鸯、合欢等,在寿席上则多用蟠桃、银杏、白鹤、青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