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肉搜索的特点及其威力,《网络犯罪识别与防控》书评

人肉搜索的特点及其威力,《网络犯罪识别与防控》书评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内容收集之全面性和更新速度之快都体现了人肉搜索的极大威力。尚未成年的孩子在遭遇了人肉搜索的无妄之灾后,身心严重受伤。因为人肉搜索的广泛性,其可以作为一种意见评价机制。网络中挑战人们道德底线的言行因人肉搜索的出现而能够揭开匿名、虚拟的面纱,使网络言行不当者在现实社会中接受公众的监督与道德评判,为其言行承担应有的责任。

人肉搜索的特点及其威力,《网络犯罪识别与防控》书评

(一)人肉搜索参与者的多样性

据《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人,普及率达59.6%,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人。中国网民的搜索引擎使用率为69.2%,为中国第五大网络应用。[2]从几例典型的人肉搜索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肉搜索的参加者是各式各样的网民,当然有所谓正义之士,也不乏唯恐天下不乱的看客,或者通过网络发泄心中不满的无聊网民,更不缺少运用语言暴力侮辱诽谤他人的所谓网络暴民。当然,他们按照类型又可以细分为网站人肉搜索的发起者,即网络上的赏金猎人,以及人肉搜索的跟帖者,与如前所述的施拉姆与奥斯古德循环模式一样,发起人和跟帖者在人肉搜索中可以不断循环,接受人肉搜索发起者信息的受传者,也在搜索过程中成为人际传播中新的传播者。由于网民形形色色,其道德平和法律意识不一,因此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二)信息发布者的主观性和匿名性

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其所有功能都是围绕信息的收集、开发和利用设计的,所有成功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也都是因为其在信息的收集、开发、利用上有其独到之处。离开信息,互联网什么都不是,而信息的源头来自互联网的参与者的发布。互联网的参与者是近3亿的网民,且很多人都注册不同账号,混匿于多个论坛,主体分散,难以发现责任人,取证非常困难且成本高。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可以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由于许多网站匿名可以登录,因此网民可以随意发帖,发表自己的言论,毫不吝啬地使用各种各样风格各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不满和怨恨。由于发帖者各有各的知识面与性格类型,这就造成回答问题时必然带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甚至过于情绪化的回答者以相当粗暴的方式去攻击讨论的对象。因此发帖者言论主观随意性比较强,不尊重客观事实,适当的指责是应该的,但失去理智的辱骂已偏离了正当的理性。这种非理性因素,给被搜索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侵犯了其应有的正当性人身权利。但由于网络匿名性,发帖者却不用承担任何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

(三)信息内容的广泛性

人肉搜索集合了网民的力量,搜索的信息内容既广泛,又具有较强针对性;针对具体事件或某一方面信息发起的搜索,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回复信息。在著名的“女子虐猫”事件中,仅6天时间,虐猫视频中的3个嫌疑人就被锁定,随后当事人的相关信息被陆续公布。信息内容收集之全面性和更新速度之快都体现了人肉搜索的极大威力。[3](www.daowen.com)

(四)信息管理的无序性

人肉搜索过程使个人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一方面使社会不规范现象公之于众,能够唤起社会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起到强制社会规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世界被最大化公开,其隐私权生活遭受极大的侵害,而这方面又没有统一有效的行业自律准则和相关法律来规范,单纯依靠道德自律很难约束网民,因此造成人肉搜索无序,侵犯他人隐私、侮辱他人的现象越演越烈。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很黄很暴力事件,其为2008年年初国内最受关注的网络事件。仅仅因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了一句“很黄很暴力”,北京一名13岁的中学生成为人肉搜索的受害者之一,她的个人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全部曝光。网上还出现了大量恶搞其个人形象的视频片段,更为可恨的是各大BBS论坛竞相链接……尚未成年的孩子在遭遇了人肉搜索的无妄之灾后,身心严重受伤。

(五)人肉搜索的自力救济性

人肉搜索可以作为一种自力救济方式。因为人肉搜索的广泛性,其可以作为一种意见评价机制。网络中挑战人们道德底线的言行因人肉搜索的出现而能够揭开匿名、虚拟的面纱,使网络言行不当者在现实社会中接受公众的监督与道德评判,为其言行承担应有的责任。在公权力不够发达或公权力不作为时,公权力救济不必完全排斥自力救济,尤其是在我国案件多、司法资源相对匮乏的背景下,合理限度内的自力救济不仅可以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及时救助,还提高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和机会成本,节约了稀缺公共资源,达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达到帕累托最优。[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