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兴趣、需求的驱使下,以及受已有知识经验、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的影响,能够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吸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让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走向独立发展。
(二)开放性原则
在封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是按照教材的设定进行教学。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活动”成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形式。为此,教学内容就不能按照教材的规定而固定不变,教师可根据课堂活动的需要和所实现目标的需要对其做多方面的选择。例如,开展“讨论课”或进行“研究性学习”,就需要将教材的内容与课外的内容结合起来。另外,对教学内容的开放必然涉及对教育内容的开放。它要求教师从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能力的关怀,转变为除关怀思想和能力之外,更注重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怀、人生价值的关怀、自我个性的关怀、自我发展的关怀等。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所享有的时间和空间是固定不变的,即按照安排好的功课表在各自的教室上完每一节课,而开放性的教学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教学时间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教学空间也扩展到教室、学校之外,走向学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要树立大课堂观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以及进行更多的小组合作和交流,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得以张扬。
(三)综合性原则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诸如物理,跟数学、语文、化学、生物、历史等多门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得更加密切。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物理的综合性特征将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学生,物理的综合性可以有助于他们构建较为全面、完整的知识结构;对于教师,物理的综合性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准确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
二、利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实际应用能力的方法(www.daowen.com)
(一)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课堂活起来,在生活中把物理知识应用起来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意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初中物理课堂必须生活化,教师应根据物理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引用一些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呈现生活中的多种物理原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仅仅是简单而枯燥的物理知识,更是贴近生活、具有活力并富有情感的学科。教师要把物理教学回归到生活实际,回归于生活实践,同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科学性。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及生活。”教育源于生活,是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社会性活动。生活化情境教学就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对教育意义的重构;是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生活意义和生活基础的对话并充满人性的教育;是实现书本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体现出物理课程的生活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长期被看作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因为这种特殊性,常常出现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情形。而物理学科的特殊性不得不让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中除了完成基本认知外,还体会生活的意义,让师生都能享受生活、感悟人生、体悟生命及生活的意义。
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在教学中或课堂上呈现一系列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而高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从而激发并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掌握有关物理学的最基本原理,使学生懂得物理学在现代技术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应用,让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演绎的能力、对事物综合评价的能力等得到培养,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方法;通过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的科学方法去观察与分析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现象,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生活化”情境,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养成一种质疑精神、乐于探究与求知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探究与合作的科学精神,增强学习积极性与有效性,形成积极而健康、乐观又向上的人格特征。教师要充分把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素材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二)教学实验生活化,引导探究实验、操作实验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物理教学中的生活资源范围较广。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的一切素材,狭义上说,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除课程教材以外的起辅助作用的教学资源,如身边常见的随手可得的日常生活用品。但学生往往对日常生活用品熟视无睹,若利用随处可见的生活物品做实验或自制实验教具,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就理解掌握了物理知识,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生也能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教师带来了塑料挂钩、矿泉水瓶、乒乓球等生活常见物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由讨论,做出很多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从而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倍增,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下还有学生讨论实验方法。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可以发声的物品,在课堂上请学生让它们发出声音,从而探究这些物品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手摸着喉咙说话;拨动紧绷的橡皮筋,观察其发出声音时的情况;把塑料尺的一端伸出桌外,拨动尺的伸出端,观察其发出声音时的情况;在扬声器上放乒乓球,观察扬声器发声时乒乓球的情况等。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一切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最后,师生还现场制作“土电话”证明固体也能传声。
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巧用生活物品进行“非常规”物理实验。“非常规”物理实验是指利用学生熟悉的随手可得的生活物品等材料进行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简易性。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可以成为开展物理实验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用生活物品进行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在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由于大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观察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具体的物理实验如下:先往矿泉水瓶里面装一些热水,摇晃矿泉水瓶之后把热水倒出去,再拧紧瓶盖,过一会儿之后能够观察到矿泉水瓶慢慢地变瘪了,这是因为瓶子里面的蒸气遇冷液化,瓶内大气压逐渐地降低,小于瓶子外面的大气压,从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然后,将一矿泉水瓶装满水,瓶口朝下浸没在水中,手拿瓶底向上提,若瓶口未离开水面,则瓶里始终充满水,再在瓶底钻一小孔,观察此时瓶中水面的变化——始终与瓶外水面相平。两次实验瓶中的水面变化不同,这是因为第一次实验中的瓶里无大气压,瓶外有大气压,而第二次实验中的瓶内外都有大气压,相互抵消,从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最后,在一矿泉水瓶的侧壁上扎三个高度不同的小孔,先用透明胶带堵住,给瓶里装满水后撕掉透明带,可以看到水从三个小孔中喷出,比较水柱喷出的距离,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再把两根筷子放在两摞相同高度的书上,把两个空矿泉水瓶分别横放在筷子上,调整矿泉水瓶间的距离,然后向两个矿泉水瓶之间吹气,发现两个矿泉水瓶在相互靠近。这说明流体中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是: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