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英帝国:1400-1750年的崛起

大英帝国:1400-1750年的崛起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00年,被废的国王理查二世在庞特福克城堡死于非命。实际上,在这一时期,15世纪有英格兰的玫瑰战争和苏格兰的王朝/贵族战争,16世纪有英格兰各地因宗教改革导致的种种冲突,接着便是1638—1652年英格兰各地的内战。但另一方面,长时段的考察却难以起到作用:战争的不同走向,尤其是反宗教改革的叛乱、17世纪中叶的内战,以及1688—1746年英国王位继承战的不同结局,很可能对这些主题造成限定,或是时段上的缩短。

大英帝国:1400-1750年的崛起

1400年,被废的国王理查二世在庞特福克城堡死于非命。1746年,在因弗内斯(Inverness)以东爆发的卡洛登战役(the battle of Culloden)中,为支持雅各布党人(Jacobite,即被流放的斯图亚特人)而组建的苏格兰军队被政府正规军击溃。用接连不断的内战来填满这短短一章实在太过容易。实际上,在这一时期,15世纪有英格兰玫瑰战争和苏格兰的王朝/贵族战争,16世纪有英格兰各地因宗教改革导致的种种冲突,接着便是1638—1652年英格兰各地的内战。然后是一场我们可以称之为“英国王位继承战”(War of the British Succession)的长期战争,其中大部分战事是在苏格兰和爱尔兰进行的。这次冲突的起因是1685年新教徒蒙茅斯公爵(Duke of Monmouth)和阿盖尔公爵(Duke of Argyll)试图推翻詹姆斯二世兼七世(他是英格兰的詹姆斯二世、苏格兰的詹姆斯七世)。蒙茅斯是查理二世(Charles II)的私生子,他对王位提出了继承要求,但最终在塞奇高沼(Sedgemoor)被击败。这场战争的经过可谓一波三折,最后以詹姆斯二世兼七世的孙子“小王子查理”——查理·爱德华·斯图亚特(Charles Edward Stuart)在卡洛登战役中被乔治二世(George II)的次子,坎伯兰公爵(Duke of Cumberland)威廉击败而告终。这一系列波折在任何政治性记述中都被适当地加重了笔墨,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地说明事态的发展往往充满不确定性。从根本上说,战争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内战则突出了政治分裂的恶果,而这往往是由于王室方面缺少才能,至少是运气欠佳造成的。战争还与英国历史上一些重大的长期主题相互影响,如英格兰南部统治权频繁易主,以及对王权的限制。但另一方面,长时段的考察却难以起到作用:战争的不同走向,尤其是反宗教改革的叛乱、17世纪中叶的内战,以及1688—1746年英国王位继承战的不同结局,很可能对这些主题造成限定,或是时段上的缩短。

在讨论实际发生的事情的空间尚且有限的情况下,还要去涉及“反事实”或是“如果”式的思考,似乎有些让人恼火。然而,设身处地地考虑过去的人们曾经设想过的可能性,显然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此外,很多政府决策也都是来自过去人们的设想,无论是像亨利八世(Henry VIII,1509—1547年在位)那样热衷于对潜在的叛乱者处以监禁甚至是死刑,还是像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那样,在全国设下随时准备挫败叛乱阴谋的间谍网络,抑或是军事上的筹备。(www.daowen.com)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国际方面的动向。仅仅把焦点放在英格兰、不列颠或是英伦四国(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会导致我们无法将问题放置在欧洲和全球层面进行综合考虑。欧洲层面的重要动向,当然是对英国造成最重大影响的两大变革:新教改革,以及远洋贸易和殖民化的发展。英国在这两大变革之初都没有走在前列。然而,这两大变革对英国的利益以及身份认同的形成都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奠定了英国直到20世纪末的定义。虽然这个定义已经随着英国的不断变化烟消云散,但宗教改革和海外扩张的后果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尤其是在英国公共文化的形态,以及与遥远世界的联系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