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合作竞争理论的发展与案例研究

合作竞争理论的发展与案例研究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作竞争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企业战略理论。从行业角度,王丹、梁雄健对行业合作竞争的方式进行了探索[9]。从公共政策角度,Newlands通过对合作竞争的产业集群进行分析,得到关于公共政策的启示[10]。此外,基于合作竞争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双赢的特点,其他学者的研究还包括竞争优势、系统理论、博弈论模型、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和技术创新与合作竞争的关系[11]。

合作竞争理论的发展与案例研究

合作竞争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企业战略理论。1993年,乔尔·布利克(Joel Bleeke)和戴维·厄恩斯特(David Ernst)在《协作型竞争》一书中,提出了合作竞争理论的核心:“对多数全球性企业来说,完全损人利己的竞争时代已经结束。”1996年,拜瑞·内勒巴夫(Barry J.Nalebuff)和亚当·布兰登勃格(Adam M.Brandenburger)在《合作竞争》一书中,首次提出“合作竞争”这一合成词,但他们认为合作竞争并不只是合作和竞争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动态的共同合作竞争关系,并用博弈论的五个要素进行分析,使企业竞争可以达到双赢的目标。1999年,玛丽亚·本特森和索伦·科克开启了企业网络视角的合作竞争研究。

此后,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合作竞争理论进行了研究。从企业、组织间关系的角度,龚敏、张婵发现战略联盟、网络组织和企业生态群在企业合作竞争中能相互促进,并呈现螺旋式的演变发展过程[1];Luo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跨国公司子公司间影响合作竞争强度的因素[2];Kotzab&Teller研究了企业间良性合作竞争关系的形成机制[3]。从知识利用角度,Tsai对合作竞争关系的组织网络的知识共享机制进行研究,认为合作竞争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知识共享[4][5];Loebbecke等对合作竞争组织间的知识分配和基于合作竞争的知识转移进行了研究[6]。从团队关系角度,Hausken认为利益主体间的竞争有利于利益主体内部成员积极性的提高[7];Beersmp等人对合作竞争与团队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8]。从行业角度,王丹、梁雄健对行业合作竞争的方式进行了探索[9]。从公共政策角度,Newlands通过对合作竞争的产业集群进行分析,得到关于公共政策的启示[10]。(www.daowen.com)

此外,基于合作竞争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双赢的特点,其他学者的研究还包括竞争优势、系统理论、博弈论模型、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和技术创新与合作竞争的关系[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