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技术标准联盟的内部知识协同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技术标准联盟的内部知识协同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知识协同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冯博认为知识协同过程还应该包括创新[55]。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知识协同测度的相关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某一项具体的知识管理活动层面,尚未有技术标准联盟环境下的知识协同测度。本书将基于现有的研究和技术标准制定组织的内在特征,构建相对合理和科学的技术标准联盟内部知识协同测度指标体系。

技术标准联盟的内部知识协同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1.知识协同的内涵

2002年,卡兰兹首次提出了知识协同的概念,认为知识协同是能够动态集合并建立关联、技术、商业过程及其内外部系统的最大化商业绩效的有效组织战略方法[37]。安克拉姆和托米认为知识协同是知识管理的第三阶段,也即高级阶段,各个组织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以协同、共享、合作、交互为主题,最终达到知识创新的目标[38][39]。在过程和作用方面,有学者提出知识协同是指运用团队和企业的知识来协同企业的工艺设计过程[40],通过整合组织的内外部知识资源,使组织学习、利用和创造知识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部分总和的效应[41]。也有学者提出,知识协同的过程是组织通过知识转移与创新的行为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发展能力的过程[42],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中各种无形资源实现协调管理[43]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知识协同进行了剖析。叶庆祥、徐海洁认为,知识协同是指集群企业在集群学习过程中,在保持集群个体企业知识专有性和集群整体知识相近性协调的同时,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优化,达到个性学习和共性学习的良性动态平衡[44]。李丹指出知识协同是利用协同竞争思想,根据期望目标整合企业群内各企业的知识资源及能力,通过协同运作与管理,产生知识协同效应的过程[45]。樊治平、冯博等基于知识系统的角度,认为知识协同是多个创新主体围绕知识进行的跨企业、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并优化知识资源的行为[46]。刘炜等从流程的视角,认为知识协同是组织内部各部门及组织间在新产品开发、业务流程改进等一系列运营管理过程中综合运用各自的智慧和资源进行的一系列合作创新活动[47]。佟泽华和何郁冰则是从知识传递的视角,提出知识协同是指知识主体之间能够障碍地进行知识传递与共享,达到时间、空间、客体、传递对象的准确性,实现知识在创新主体间的多向流动[48],知识在合作组织间的流动转移、实现了消化共享与再创造[49]。崔蕊、霍明奎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提出知识协同是企业、中介、政府、高校等组织以高校和企业为核心,将创新主体汇集在一起充分释放其创新资源要素的过程[50]。朱静毅则从主体的视角,认为知识协同是涉及特定目标或者成果的多个具备知识的行为主体间正在发生的知识互动过程,并达到一种有序状态[51]

虽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知识协同进行了阐述,但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知识协同是知识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动态的知识活动过程,其要素包含知识主体、知识客体、时间和环境,它强调组织内外部知识传递的时空和对象的“准确性”。知识协同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知识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使组织实现“1+1>2”或“2+2=5”的协同效应[52],且具有以下特征:一种知识开发和创新的方式与手段;内嵌在组织体系中,对象包含内外部的所有知识资源,参与主体是所有的个人和部门;具有过程动态性,知识资源与知识多次耦合协同;目标是实现协同效应,避免重复知识活动造成浪费与损失[53]

2.知识协同的过程

知识协同的过程研究,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从知识资源角度,雷宏振认为知识协同包括知识分析、发掘、重构与整合[54]。在此基础上,冯博认为知识协同过程还应该包括创新[55]

从集群角度,曾德明、文小科等将知识协同过程描述为知识获取、转移、创造的三部曲以及新知识的产生和创新[56]

从要素角度,周青山认为知识协同是知识协同主体及客体、协同媒介和协同情景要素互动的过程[57]。(www.daowen.com)

产学研角度,陈忆、何郁冰认为知识协同经历酝酿、形成、运行和终止四个阶段[58]

从流程角度,吴绍波、顾新等认为知识协同过程主要是组织内部人员进行知识共享、转移、不断地学习与创新[59]。王悦认为知识协同核心过程就是针对知识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知识获取、发现、处理、共享、使用和创造[60]。陈建斌等认为知识协同过程包括知识搜寻、转移、创新等多种微观过程[61]。储节旺、张静等认为知识协同是知识获取、转移和吸收等一系列知识螺旋的过程[62]

供应链角度,王聪颖、管晓东认为知识协同是知识发现、创新、传播、观察、发现的闭环过程[63]。吴悦将知识协同过程分为知识的共享、获取、转移、整合、应用及创新11。张鹏构建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协同过程模型,根据模型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协同过程阐释为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及知识创新的非线性作用[65]

虽然现有的研究,其视角不同,获得的过程分析的内容也不同,但多数是依据知识管理流程并结合知识协同特征而进行划分的。综上所述,本书将知识协同过程分为知识吸收、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

3.知识协同的测度

基于不同的知识协同过程,学者们构建了不同的模型对知识协同进行测度。李朝明认为知识共享是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前提和条件,通过知识的特性、员工的障碍和动机、组织的利益关系来测量知识共享[66]。张哲的研究发现任何组织之间的联盟都会形成知识转移的过程,并从知识的不同形式来测量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67]。郑素丽等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理论体系,开发了涵盖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整合3个构面、16个题项的动态能力测度量表[68]。塔娜选了由知识存量水平、信息技术平台完善度、协同制度完善度、协同运作水平和协同成果5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供应链知识协同绩效指标集[69]

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知识协同测度的相关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某一项具体的知识管理活动层面,尚未有技术标准联盟环境下的知识协同测度。本书将基于现有的研究和技术标准制定组织的内在特征,构建相对合理和科学的技术标准联盟内部知识协同测度指标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