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口会议全体通过周恩来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方针,委托张闻天写一个决定。[17]
1935年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发出了张闻天写成的《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的决定》。全文如下:
一、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
二、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的向甘南前进。
三、必须派出一个支队向洮河、夏河活动,控制这一地带,使我们能够背靠于甘、青、宁、新四省的广大地区,有利的向东发展。
四、大小金川流域在军事、政治、经济条件上均不利于大红军的活动与发展。但必须留下小部分力量,发展游击战争,使这一地区变为川陕甘苏区之一部。
五、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这些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的斗争中的主要危险。
北上还是南下,是当时斗争的焦点。决定第四条指出大小金川流域“不利于大红军的活动与发展”,第五条对目前主要危险右倾机会主义动摇的揭露和批评,是针对领导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而发的。
与此同时,6月29日,周恩来根据两河口会议决定,制定了中革军委《松潘战役计划》。准备乘胡宗南部初到松潘地区、兵力尚未集中、碉堡尚未构筑完成之机,消灭胡宗南部,控制作为北上通道的松潘地区。
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张国焘执行两河口会议决议,攻打松潘。可是,张国焘能够改弦易辙,执行中央集体的决定吗?
【注释】
[1]据林伟:《“战略骑兵”的足迹》,《林伟日记》,战士出版社1983年版,第185—186页。
[2]晏道刚:《蒋介石追堵长征红军的部署及其失败》,《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贵州社会科学丛书1983年版,第346页。转引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53页。
[3]王向立、力平主编:《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1页。
[4]据伍云甫:《红军长征日记》,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95页;廉臣:《随军西行见闻录》,转引自陈宇编著:《谁最早口述长征》,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页。(www.daowen.com)
[5]力平等:《中国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133页。
[6]中共中央1935年2月16日致四方面军电。
[7]电报署名顺序按原件。本书以下引用电报均此。按中国传统习惯,二人或数人联署的函电,拟稿人一般署名在后。
[8]张国焘:《新的胜利和新的形势》(1935年6月13日),《干部必读》第127期(1935年6月14日)。
[9]《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58页。
[10]《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0页。电文中雅名邛大,指四川的雅安、名山、邛崃、大邑。
[11]该文收入《张闻天文集》(一)。
[12]金冲及主编:《朱德传》(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36—437页。
[13]这次会议的出席者,会议记录所列为(括号内名字为本书引者所加):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王(稼祥)、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少奇、凯丰、邓(发)、林(彪)、彭(德怀)、聂(荣臻)、国焘、伯渠、富春。毛泽东出席会议并发言。记录所列出席者名单中遗漏。
[14]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87—288页。
[15]在两河口会议上的总结发言收入《张闻天文集》(一)。
[16]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88页。
[17]据会议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