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白胶片的成像原理
1.卤化银颗粒
银的感光化合物早在19世纪40年代早期就已得到应用。卤化银是卤素与银形成的化合物。卤化银颗粒的存在是使胶片对光线具有敏感作用的最基本因素。黑白影像的形成正是卤化银颗粒变化的结果。
卤化银颗粒悬浮于乳剂层的明胶中。当卤化银晶体收到光能粒子的撞击时便发生变化,一些银的沉淀物聚集在晶体缺陷处。由于相机的曝光率一般来说非常小,这些银的沉淀物不能形成任何可见的变化。这些潜伏的影像,即为“潜影”。潜影经过显影加工,即可形成黑白影像。
2.黑白影像形成的过程
(1)显影
显影是将已摄胶片的潜影转化为永久的负像的过程。显影需要用到显影液。显影剂是显影液的主要成分,如米吐尔、菲尼酮、对苯二酚等。将已曝光的胶片用显影液冲洗加工,大量的银原子被显影液还原出来,胶片上不可见的“潜影”变成可见的黑色金属银影像。需要注意的是,显影液对未曝光的卤化银颗粒也有影像,如果显影时间过长,会导致底片上的阴影部分和透明边缘出现“灰雾”现象。
(2)中间水洗
一旦显影完成,可用清水冲洗胶片以终止显影过程。由于能中和残留在胶片上的显影液,酸性的“停显液”停止显影的效果更好。
(3)定影
定影过程是将显影过程中没有被还原的卤化银转变成可溶性化合物的过程。定影需要用到定影液。定影液是一种含有酸化的硫代硫酸铵或硫代硫酸钠的溶液。它能将所有未显影的剩余卤化银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充分的定影能使整个胶片达到清澈透亮的程度。如果定影时间过短,胶片在以后的见光过程中就会产生灰雾。
(4)再次水洗
定影后的胶片,需要将胶片乳剂层中残留的定影液完全冲洗干净,使胶片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5)干燥
经过上述过程的胶片,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晾干或烘干的方法。要注意不能干燥过分,以免造成乳剂层收缩过分引起胶片卷曲。
(二)彩色胶片的成像原理
1.加色法与减色法
彩色摄影法是以视觉三原色理论为基础的三色摄影法。视觉三原色原理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彩色都是由红、绿、蓝3种原色组成。摄影过程把景物的色彩分为3个原色,分别收录下来,再经过三种原色的组合,就能得到与原景物三原色比例相同的色光,从而获得原景物的彩色影像。
彩色胶片的成色必须经过上述的分色和还原两个基本过程。根据彩色还原过程的不同,又分为加色法和减色法。加色法是直接用三原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出其他色彩的方法。减色法是用三原色的补色黄、品红、青分别控制透过画面的蓝、绿、红三原光获得的色彩的方法。减色法即能得到彩色透明正像,又能得到靠反射光观看的彩色照片。因此,减色法运用的更为广泛。运用减色法制成的多层彩色胶片有很多品种,如彩色底片、彩色正片、彩色反转片。
2.成色剂与彩色显影剂
成色剂本身不是染料,而是一种染料中间体,它加入乳剂层中,能在胶片显影过程中与彩色显影剂的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互相耦合成特定颜色的染料。(www.daowen.com)
黑白胶片与彩色胶片的基本感光物质都是卤化银,但不同之处在于彩色显影剂的化学结构、性能与黑白显影剂明显不同。黑白显影剂中被氧化的显影剂无用,需要被冲洗干净。而彩色显影剂中被氧化的显影剂能与成色剂结合生成染料。
3.彩色影像形成的过程
(1)彩色显影
彩色胶片的显影需要用彩色显影液。彩色显影剂使胶片形成黑色银粒影像的同时,彩色显影剂氧化物与成色剂反应,在每一层乳剂层中形成不同色彩的影像。彩色显影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2-1 彩色显影过程图
(2)一次水洗
显影完成,可用清水冲洗胶片以终止显影过程。
(3)停显
胶片经彩色显影和中间水洗后,再使用酸性溶液使剩余的显影作用完全停止。
(4)二次水洗
将用于停显的酸性溶液清洗干净。
(5)漂白
漂白过程要使用漂白剂。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铁氰化钾,可以将金属银氧化成可溶于定影液的亚铁氰化银。通过漂白,金属银影像被漂去,得到纯粹的彩色影像。
(6)三次水洗
用清水冲洗胶片以终止漂白过程。
(7)定影
通过定影,将漂白过程中生成的亚铁氰化银去除。
(8)四次水洗和干燥
定影后的胶片经过充分水洗和干燥,即可完成彩色胶片的显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