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泽方言:中国古城魅力的再现

会泽方言:中国古城魅力的再现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泽建县较早,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汉朝就于今会泽、东川、巧家建堂琅县。昆明癞龙班的文武小生“廖宝生”,成为会泽方音中那种轻浮爱出风头的子弟的代名词。以上这些方音,覆盖了会泽各个方面,十分具有地方特色,是会泽五彩斑澜生活的反映。

会泽方言:中国古城魅力的再现

会泽建县较早,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汉朝就于今会泽、东川、巧家建堂琅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堂琅一隅一直是彝族统治的区域,施行的是半牧半农的农奴制经济或封建领主经济。清康熙三十八年,东川献土设流,社会形态突然进入到封建的地主经济,石城的筑建,外地移民的进入,近200年的时间,会泽进入到相对稳定的时期,加之铜业的兴旺,县城两个铸币厂的开办,滇铜的外运,县城较早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到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矿务大臣唐炯已于县城成立招商矿务股份公司,使会泽较早地进入近代化工业时代商业文明也提前进入县城。以上这些社会现象,在会泽的方言中都有所表现,如矿业文化方面,因为忌讳,就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方音和方言,如矿读作“硔”,矿山也只能称“硔山”,铅称“倭盐”,铅厂也只能称“倭盐厂”,开采出来的矿石称“荒”,耗子称“捶手”,油灯称“亮子”,因“石”称“硖”,闹出了“羊蹬硖打死人”的笑话。另外,因为铸币,也就出现了“帑口”“盘缠”“孔方兄”“半吊子”“二百五”等具有铸币文化的方音。在万里滇铜京运的过程中,也因交通运载工具“打杆”,而出现表达“只想混一下”的方言“打一杆”。同时,由于商业文明的出现,方言中形成了“打斗”“米牙子”“打拥堂”“打瓜卖”等具有市场主体色彩的方言。再后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也带来文化的繁荣,表现在方音中,例如小唱灯开场的“撂白”,也就代表了满嘴谎言的“扯白撂黑”。昆明癞龙班的文武小生“廖宝生”,成为会泽方音中那种轻浮爱出风头的子弟的代名词。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餐饮行业的繁荣,到清末,会泽县城已餐馆林立,体现在会泽的饮食文化中,也就出现了“渎豆花”“漤豆腐”“连渣醪”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出现了“豁皮”“粑饮食”“喠脖子”“捣嗓管”“饧跨跨”等寓义深刻的方言。以上这些方音,覆盖了会泽各个方面,十分具有地方特色,是会泽五彩斑澜生活的反映。(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