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卞伯泽作品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文集

卞伯泽作品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文集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笔者十多部作品及数篇专文,所谓的“原创性”在研究介绍会泽历史文化的文苑史林中,尚第一次出现,它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有很多内容,为第一次形成系统,如堂琅文化学的两大主脉——铜商文化和彝族的祖源文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若干子文化,都是作者通过多年的思索后进行研究,将散落于会泽历史长河中的一星半点资料通过集中整理而形成系统的。

卞伯泽作品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文集

20世纪8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上至下开启地方志的修纂工作。1984年,笔者受会泽县人民政府之约,参加了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托云南大学历史系举办的“云南省地方志首届主编研修班”的培训,从此,开启了笔者人生中发掘、研究、整理云南地方史志的工作。35年来,一直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并有所收获。在此期间,一直在探索自己脚下这一地域的文化特点,自2006年,笔者于曲靖师范学院一次讲座中首次提出“堂琅文化学”这一代表会泽文化的学术体系后,一直在完善这一十分富有地域特点的学术体系。时光荏苒,经过岁月的磨砺,现可将“堂琅文化学”概括为:发韧于三千多年的“铜商文化”和“彝族祖源文化”,形成了贯穿会泽历史的两大纵脉,虽草蛇灰线、伏脉千年,但它一直贯穿这一地域的始终,它们发韧、兴旺、衰亡的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会泽历史,另外,在这种主流或主体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会泽横向文化上的子系统,如会馆文化、寺庙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也就是这样纵横交错、经纬互织的文化特点,编织了云铺绮丽、霞叠瑰秀的会泽云锦天章文化大观图。

35年来,笔者就是通过正式出版的十多部作品以及一些文章展现了会泽堂琅文化的这一特点,现分述于后。

(一)对堂琅文化进行全息扫描的作品

1.《历史文化名城——会泽揽胜》(横向展开)

2.《东川府编年史》(纵向铺陈)

(二)介绍会泽主流文化的作品

1.《会泽文化之旅·铜商文化篇》

2.《会泽文化之旅·民族篇》

(三)介绍会泽子文化的作品

1.《会泽之旅》《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十景》(地理文化)

2.《会泽文化之旅·民俗篇》(民俗文化)

3.《会泽文化之旅·会馆文化(上、下)》(会馆文化、寺庙文化)

4.《会泽文化之旅·趣话方言》(方言文化)

5.《会泽文化之旅·舌尖上的会泽》(饮食文化

6.《会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会泽文化之旅·民间音乐篇》(演艺文化)

7.《文才武将出堂琅》(名人文化)

8.《百年回眸,爱满人间》(名校文化)

9.《会泽文化之旅·古城遗韵》(传统街城文化)

10.《戍边文化的代表·宗祠》(宗祠文化,刊于《会泽之旅》一书中)(www.daowen.com)

11.《滇东北规模最大的传统民居群落》(民居文化,刊于《会泽之旅》一书中)

12.《历史文化名城会法·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刊于《名城研究》第三辑中)

(四)旅游系列作品

1.《天下第一地缝之乡:雨碌》(与郭兴良教授合作)(景点景区导游词)

2.《会泽文化之旅·古城遗韵》(古城景点、景区导游词)

(五)其他

1.《会泽文史资料(2~10辑)》(主编)

2.《名城研究(2~5辑)》(主编)

3.《唐继尧研究集》(副主编)

4.《会泽中小学乡土教材——会泽历史》(著)

以上作品,除前两本为介绍会泽的历史文化的专著外,以《会泽文化之旅·铜商文化篇》及《会泽文化之旅·民族篇》引领了堂琅文化学的主流文化,即主体文化——铜商文化及彝旅的“祖源文化”,以及在这种主体文化下产生的子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会馆文化、寺庙文化、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演艺文化、名人文化、名校文化以及宗祠文化及民居文化、传统街城文化、红色文化,共13类。通过13部专著及3篇专文给予了展示,基本形成了堂琅文化学这一学术体系。

在上述的专著和专文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坚持作品的原创性。所谓“原创性”,即作品的核心观点、主要内容都源自作者自己的独立思考,查阅文献典籍、田野调查和采访的口头资料。纵观笔者十多部作品及数篇专文,所谓的“原创性”在研究介绍会泽历史文化的文苑史林中,尚第一次出现,它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有很多内容,为第一次形成系统,如堂琅文化学的两大主脉——铜商文化和彝族的祖源文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若干子文化,都是作者通过多年的思索后进行研究,将散落于会泽历史长河中的一星半点资料通过集中整理而形成系统的。由此而创立了以会泽为主的学术体系——堂琅文化学。

第二,有很多观点,为第一次提出,如在堂琅文化学中主体文化和子文化的关系,应是纵横交错,经纬互织,从而形成了堂琅文化学云锦天章的文化大观图。比如,绵延三千年的彝族文化,统称“彝旅祖源文化”,突出了“发祥地”这一特点;又如给“铜商文化”下的定义,也尚属首次;会泽会馆创造了中国会馆“最大”“最全”“最多”三个第一,会泽是会馆之都、寺庙之城、众神之域等;又如民居文化中的“品门”“金玉满堂”“明清特区”“五子一光”“万里京运第一城”,等等。

第三,有很多材料,为第一次发掘引用,如成书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湖广会馆传书》,是一部原始记录会馆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的书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一直沉睡于县图书馆中,是笔者首次发现它的价值,在《会泽文化之旅·会馆文化》中作了详细介绍,并多次引用。又如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朝廷命官田中大臣所作的《东川女土官歌》,也是笔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首次发现,第一次公诸于世。

第四,有很多人物,为第一次出现于会泽文苑中。比如在《文才武将出堂琅》一书所介绍的60人中,就有近20人第一次出现,属于立传述文的首次介绍,其中最有名的如德阿施、孟琰、女土官老安氏、徐方杰、周镇南、李汝楫、胡嗣虞、夏嗣尧、倪隆德、陈维赓、托马思·索恩、汤明等。

第五,有很多谬误,第一次给予了澄清。如贵州会馆为什么要供奉河南人南霁云,是因为南霁云的儿子南承嗣在贵州为官的原故,以及“会馆是采办京铜的办事处”等错误提法,通过原始资料都给予了纠正。又如湖广会馆所供奉的神祇,除大禹王外,还供奉“帝主”,笔者经多方考证,从湖北的《麻城县志》中终于弄清了这一小神的神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