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的资源服务
1. 纸质文献借阅服务。纸质文献借阅是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中最易操作和简单直接地服务。首先,向社会读者发放借阅证。各个馆会根据自身馆的特色,有选择的或广范围无限制的办理社会读者借阅证,有的馆受馆藏和馆舍的制约,对社会读者会有一些限定,比如学历要求、单位类型要求(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医院等)、职称、户口要求等。其次,制定针对社会读者的阅览规则,包含借阅文献的范围、期限、册数、时间等等。
2. 数字资源使用服务。目前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网站,上面都链接了很多购买的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可以有选择地在保证不违反数据库采购使用协议的前提下,向社会公众开放数据库访问权。可以开通社会读者数据库使用账号,让社会读者有偿或无偿使用,其次,图书馆可以建立数字资源学科导航,收集整理相关学术资源站点链接等,给缺乏信息组织能力的社会读者提供方便。第三,网络上有很多的免费的OA资源,其中很多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而社会读者不知道如何获取,高校图书馆可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收集整理这些免费的资源,作为现有馆藏资源的补充,并对社会读者开放。
3.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受馆舍和经费的限制,很多图书馆馆藏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很多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之间建立共建共享协议,建设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管理平台,高校图书馆借此可向社会读者推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52]。在版权许可范围内,可向社会读者提供图书部分章节、论文、报纸、标准、专利等文献的全文或部分复制或电子版,同时,打破地域位置限制,利用物流或网络提供馆际互借。
4. 移动资源服务。随着图书馆微服务的发展,移动资源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由于移动资源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更容易对社会公众开放使用。
开通移动图书馆账号,利用移动图书馆资源。
微信公众号资源、微博信息面向全社会开放。
创建学科博客,提供学科信息服务。
开展网上影视展、图片展。
5. 建设开放地方特色数据库。每个地域的发展底蕴、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发展特色等都有自己的特色,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本地域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搜集、建设为地方服务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库,并对社会公众开放,开展社会服务。增加对地方企业的有关的、经营决策、市场营销信息、农业科技发展信息、医疗卫生发展信息、本地发展文化特点、特色资源信息等。比如聊城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大运河文化专题数据库等。
6. 加强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企业在决策、生产、开发、经营、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企业的竞争很多时候体现在对信息情报的掌握上,可以说信息资源会推动或制约企业的发展。但只有很少的企业会投入大量的经费建设自己的信息来源地——图书馆,购置图书、数据库等。高校图书馆可以与本地企业合作,双方实现资源共享。或者企业和高校共建,企业提供资金,补充高校图书馆馆藏,依托高校图书馆大而全的馆藏基础上,针对企业需求补充特色馆藏。
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资源和人才优势,编撰整理针对企业的科技成果通讯,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发展前沿信息,给企业提供社会经济政策、宏观经济走势、竞争对手情报等情报服务,从而帮助企业确定发展方向、规避风险、提高竞争优势、优先抢占市场。
7. 成立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加强地方文献研究。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区自然、社会现象和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它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结构、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做出全面及时的反映,因此可以作为重要的情报依据,为学术科研以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高校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研究中心,旨在积极有效地组织地方文献的收集活动,建成反映地域特色的文献文库,积极开展地方文献资源的交流与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参考,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在搜集文献类型方面包含了地方志、地方史、谱牒、论著、地方档案、地方报刊、地方丛书、地方年鉴、地方人士文集、笔记、回忆录、本地区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品以及地方人事碑志等。
(二)深层次信息服务(www.daowen.com)
1. 科技查新。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个人在开展高层次的课题、项目研究之前都需要对研究的主题进行科技查新。科技查新要有专业的、有资质的查新机构负责,查新人员以专业的文献库为基础,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材料,经过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分析和审查提交项目内容的新颖性,最后形成查新报告。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报告,了解同类型的课题项目目前的国内外的进展情况,避免重复前人已做的工作,还可以从报告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和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有专业的信息检索人才,可建立科技查新工作站,面向本校科研人员、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研究机构和社会个人提供查新服务。
2. 代查代检和查收查引。代查代检指的是高校图书馆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接受校内外读者的委托,对特定的课题,提供文献检索服务,最后提供给读者检索结果,包括书目信息、全文、索引信息等。代查代检服务一般为有偿服务,根据课题的检索难易程度、花费时间、结果文献数量等收取费用。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获取更精准的文献信息。
论文的查收查引是查询读者论文的引用情况并进行分析。很多高校或机构在判定论文质量时会让出具论文的引用情况。有资质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馆藏资源,通过查询SCI、EI、CPCI等国际知名检索数据库,检索分析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的情况,为读者出具客观、准确的的引用报告证明。
3. 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以馆藏资源服务为依据,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咨询馆员对信息资源进行分析、优化、整合,向读者提供图书馆使用、资源检索应用、文献信息、科研动态等服务内容,最终给出专业性的参考答案。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可以更加密切联系社会读者,对读者提供帮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面对面的咨询交流已经越来越少,通过网络进行的实时的、互动式的在线交流已经成为主流方式。主要方式有:微信公众平台互动交流、微博互动、QQ在线互动(QQ群)、E-mail咨询、在线留言、在线知识问答平台等等。由于咨询服务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包含了资源检索、科研动态、技术应用、情报决策等,这就要求咨询馆员有深厚的知识背景、一定的技术水平、良好的综合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
4. 开展用户培训和教育。开展用户培训和教育是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在保证做好校内培训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面向社会读者开展。社会培训的知识面会和校内培训有所区别,会更加注重信息搜集、分析,对信息的预测和评估方面,可以以专题形式面向不同读者范围开展,例如针对企业用户可以开展专利情报收集分析、科技前沿动态等专题,针对政府用户注重政策分析、发展导向等情报分析专题。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开展图书馆专业人才培训,为民办高校图书馆、中小学校图书馆、企事业图书室等培养专业人才。
(三)参与地方非遗保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明确规定,图书馆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的责任和义务[53]。作为文化聚集地、创新地的高校图书馆,更应该承担起保护非遗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把非遗蕴含的传统文化引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给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实现了双方的互赢。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种:
1. 提供非遗信息服务,助力非遗申报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都具有地域特色,而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是高校图书馆的一大优势。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专业的检索、馆藏优势,提供知识化深度检索服务,助力非遗的申报和发展。比如通过检索古籍、史志、数据库,查找某种非遗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发展现状等,为非遗申报和发展提供资料支持。
2. 非遗数字化,构建非遗特色数据库。非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社会文明的动力,为了能让其永久保存、广泛传播,人们想尽办法。随着数字化的发展,非遗数字化而随着发展。非遗数字化就是在非遗信息采集的基础上,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存储等环节,通过数字影像技术、3D技术、物联网技术、VR技术等,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形成完整的数字化体系,使得非遗信息得以保存、展示、创新和传播。
3. 利用真人图书馆活动,讲好非遗故事。真人图书馆是近几年来图书馆比较流行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之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直观的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可以邀请非遗的传承人、传播人,设身处地的讲述自身的非遗故事,和读者面对面交流非遗信息,传授非遗技艺,现场感受非遗的魅力和精神。
4. 利用微服务体系,做好非遗知识教育和宣传。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资源、空间优势,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关于非遗知识的小课堂、微视频、研讨会等,建设非遗大师博客、创客空间,也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线上直播、开设微信非遗专题推送,利用图书馆微服务体系,做好非遗教育和宣传。
5. 开发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开展非遗文化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馆藏非遗信息资源,利用非遗素材,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例如有非遗元素的书签、卡通作品、玩偶等。开展以传统文化、非遗保护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和文创产品相结合,多环节、多载体地对图书馆和非遗文化进行宣传推广,同时提高图书馆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
6. 加强馆际跨界合作,共同做好非遗宣传、保护、创新、研究工作。高校图书馆本身有资料的馆藏优势,地区的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都有其本身的宣传、保存、资源等优势。高校图书馆需加强和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的馆际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公同本地的非遗进行保护、宣传、发展、研究创新。合作团体可以定期发布相关的论文、新闻报道、工作动态、会议报告、研究前沿等信息资料,使非保护得以产业化、学术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