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媒体方式提供全方位的微服务,其中也需要技术、人员、制度等因素的支撑,这些因素组成图书馆微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体系一般包含六层,即微服务内容层、微服务技术层、微服务主体层、微服务用户层和微服务组织层,组成情况如下图。
图1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体系图
微服务内容层:图书馆提供的微服务内容和种类,不仅包括资源检索、业务办理、知识服务、学科服务、互动咨询等常规服务,还包括以互动学习为目的的信息素养课程、新生入馆教育小课堂、资源与服务培训小视频等。在形式上可以是简短的一段文字、一个微表情、一段音视频、一张图片等。只要是读者需要的,或图书馆想告知读者的,各种通知、公告、预约信息、网络资源、数据库资源、元数据、二次文献等等,这些短小精炼的、分散的、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构成了图书馆微服务的整体服务内容框架。
微服务技术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基础技术层,包括大数据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第二层是各种类型的技术表现形式,如移动图书馆APP、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平台。微服务的提供与发展有很高的技术依赖性,从资源的形成、收集、整理、保存到应用,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依靠各种技术环境来实现。
微服务主体层:主要指图书馆馆员和兼职服务人员,他们既是微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图书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用户满意度和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水平息息相关,图书馆应将服务人员组织结构细化,设置专兼职人员,负责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提高精准的服务。(www.daowen.com)
微服务用户层:微时代,图书馆用户已不受区域、单位、民族等的限制,社会上任何一个有服务需求的微小个体或群体都成为图书馆的微用户。同时,他们也是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提供者,图书馆可充分调动微用户的互动热情,挖掘他们的隐性知识,来更好地创新知识,创新服务。
微服务组织层:包括微服务过程中的制度标准、平台管理、组织管理,以及其他的管理规范等。任何工作流程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在微服务开展过程中,流程管理规范、人员管理制度、资源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范等都是微服务开展的保障,也是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的工作流程为:首先组建微服务组织层,制定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以及标准等文件;其次组建微服务主体,指定相关专家、技术人员、馆员组成微服务团队,借助大数据、多媒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利用移动图书馆APP、微信、微博等平台,为读者群体提供资源检索、业务办理、知识服务、学科服务、互动咨询等常规服务,以及互动学习为目的的信息素养课程、新生入馆教育小课堂、资源与服务培训小视频等特色微服务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