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体系构建导论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体系构建导论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公共服务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是实现公民服务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理念,注重图书馆的服务效果,以服务目标为导向,提高图书馆服务满意度。图书馆在提供微服务过程中要注重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并进行差异化的研究比较,为进行个性化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十九大报告中则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列为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体系构建导论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起源于美国,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 B. 登哈特和珍妮. V. 登哈提出。在他们所著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一书中,提到新公共服务的七大理论原则:(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2)追求公共利益;(3)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4)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5)承认责任并不简单;(6)服务,而不是掌舵;(7)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2]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高校图书馆既要为本校师生读者服务,又要为地方公民读者服务,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是实现公民服务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理念,注重图书馆的服务效果,以服务目标为导向,提高图书馆服务满意度。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不仅仅是高校图书馆本身的工作,整个的学校读者、甚至公民读者群体都可参与其中,即可作为服务对象,又可作为服务者服务他人,以此提高整个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

(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简称CRM),最早产生于1999年美国加纳特公司。其核心理论是企业要以客户为核心,在进行客户管理与商业策略决策时,强调利用客户管理来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维护,从而实现忠实客户的创立。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客户,以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挖掘客户资源,最终获得最大利润[3]。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可借鉴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中的几个核心观念:对客户进行细分,按照客户分类情况有效地组织资源和服务,并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自身产品、资源性能,增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注重客户的满意度等。这些核心观念都可应用于图书馆微服务建设中。(www.daowen.com)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中的“客户”在图书馆微服务中就是读者用户。读者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细分,比如可分为校内读者和校外读者,又可分为老年读者、中青年读者和婴幼儿读者等等。首先根据用户读者的不同身份特点和需求特点,为他们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例如面对老年读者和年轻读者,在进行资源推介时,对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的推介力度应有所差别;其次,注重收集各类读者的反馈信息,根据每个读者的阅读习惯、借阅习惯等需求特点,来改进服务;第三,以提高读者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在微服务中整合图书馆部门工作,建设信息资源统一检索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的资源服务。

(三)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理论

用户信息需求是指用户对信息服务内容、信息服务载体、信息服务获取方式等的需求和要求,这种信息需求受时、空的限制和影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一种“运动状态”。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因素一般包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指用户的心理状态、认识状态和素质等。客观因素主要指用户的社会职业与地位、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状况等。信息用户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因素等影响,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各相径庭的。图书馆在提供微服务过程中要注重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并进行差异化的研究比较,为进行个性化服务提供理论基础。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九大报告中则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列为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般包括民生性服务、公共事业型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公共安全型服务五大类服务[4]。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地方服务的义务要求,其提供的微服务属于公共事业型服务,对图书馆服务有平等化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