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我们回顾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时,大致可以断言五四时期的新文化启蒙精神——科学、民主精神与实践(创作活动)是20世纪中国文化比较健康、比较生动活泼,因而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段历史。但是至少五四精神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发生了相当长时间的断裂,直至20世纪80—90年代五四精神才有复苏或新生。
比起人多势众、声势浩大,占有多种现代传媒手段等优势的媚俗文化(或如您所说的“畅销文化”),传承五四精神的优秀文化自然是处于弱势。以报刊而论,一些娱乐、时尚、休闲性的报刊,装饰华美,定价高昂,销量动辄以数十万计,那部分内容严肃、贴近真实生活、具有社会批判功能、文化内涵丰富的期刊和出版物,则不但经济困难重重,在市场处于弱势,有时还受到排斥、打击而陷于困境。
但是,我们坚信大量低劣的文化商品,由于它们总是依附着一定时代的社会不健康环境而生存滋长,随着社会的进步、政治的清明与步入民主发展轨道,教育不断完善普及,青年一代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低劣文化逐渐失去市场,必然走向衰亡。而继承五四精神传统的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健康文化,将获得更多更强的发展力量,因此,它们的前途必然是无限光明的。
何先生,对于我们文化的前景,您是否同意这样的估计与展望呢?(www.daowen.com)
何满子:民主和科学的兴起,是由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诱发、支撑并发展的。人文主义的内容很宽泛,但其基本精神是尊重人的价值,否定神。只有人觉醒了,人格独立、人格尊严的观点巩固了,才能如《国际歌》中所谓的“全靠自己救自己”,才不会迷信神。推倒了神,人以主人公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才有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我国推翻了帝制,科学方面也有凭自己的智慧创造的两弹一星、太空飞行器。可叹的是呼唤人独立的人文精神,即鲁迅在20世纪初就大声呼喊的“改造国民精神”尚未完全实现,一些国民还逗留在陈旧的精神状态中。这遂使官本位,权比法大、权钱交易之类的旧社会风习一时难以蜕尽。在文艺领域,歌颂好皇帝,宣扬清官思想,编造除暴安良的侠男侠女,寄幻想于神出鬼没的超人来为民打抱不平,这类陈腐意识的作品正好和张扬人文精神的宗旨背驰。
您对文化前景的估计,我基本同意。给世界提供了鲁迅这样的伟人的民族,前途当然是光明的。但诚如鲁迅所说:“旧社会的根柢原是非常坚固的。……还有使新势力妥协的好办法,但它自己是决不妥协的。”(《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道路的艰难,旧势力的顽固。有志之士要努力在“改造国民精神”的工作上多下功夫,“继承五四精神”的事业才能通过韧性的战斗得以实现。乐观和信心很需要,但战斗是艰苦的,而且还致撄众怒,自找挨骂。排除各式各样干扰和困惑,才能取得您所期待的“光明前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