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期财政规划与地方财政实践:预算支出绩效管理

中期财政规划与地方财政实践:预算支出绩效管理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部门在预测中期收入与支出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预算支出的绩效管理。目前,在国际上通行的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平衡积分卡、360度绩效评定等。

政府部门在预测中期收入与支出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预算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公共部门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果说,预测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属于预算的“事前控制”,那么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属于“事后控制”。依据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政府的支出预测。

政府部门预算管理是现代政府公共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管理模式的积极变革,目的是要通过追求“绩效”为核心的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的根本改变,实现政府公共部门产品与公共服务的高效、优质供给,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民主进步对政府部门改革的迫切要求。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每年都要对财政预测的效果进行事后分析,并予以报告,其他OECD国家则没有这一过程。尽管法律并没有明确要求提供预测效果分析,但加拿大财务报告中列示了预测偏差及其原因,并在1994年开始了全面的预测绩效审查。

4.4.1 财政绩效管理的理念

企业管理中最早提出绩效管理的理念,之后政府公共管理领域为了促进政府提高运行效率也开始引入绩效管理,财政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很多西方国家在开展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面有成功的经验,我国财政绩效管理也经过了多年的实践。

财政绩效管理是指政府以财政支出产生的效果为指导,通过财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对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实绩和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作为改进工作、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一种管理方式。

财政绩效管理是现代财政管理的核心,进一步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是建设高效责任、公开透明政府的有效举措。财政绩效管理的理念就是进行财政制度改革创新,打破原有的只注重财政资金分配、不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思想,增强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意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通过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从制度与体制层次上增强预算单位的责任感与绩效管理的意识,最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同时,促进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4.2 绩效管理的兴起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西方经济处于“滞胀期”,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和管理危机,政府机构庞大臃肿、效率低下,政府失败论占据主导地位,而与此同时,私人部门的管理理念却在不断创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以市场和企业为导向,吸收私人部门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对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改造。它将私人部门的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公共部门,实行绩效管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实行公共管理分权化;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中心,建立公共管理者直接对公众负责的责任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管理。

财政绩效管理正是在上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财政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尝试去解决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问题,以避免“政府失灵”,消除或减少公共部门中的“X—低效率”。它以财政支出绩效为目标,以绩效评价为手段,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全程进行评价和管理,贯穿于财政预算的编制、实施、控制、反馈等各个阶段,不但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加强公共部门组织管理,增强绩效观念。

伴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以及人们对政府活动“X-无效率”的日益关注,绩效管理已经逐渐渗透到政府部门管理中。绩效管理被视作政府部门公共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它在政府治理理论层面上的革新意义深远。

4.4.3 加强财政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是大势所趋。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措施;既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既有利于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又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是新时代做好财政工作的客观要求。财政绩效管理强调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果,使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做到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些都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致。

其次,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是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抓手。财政绩效管理以绩效目标申报为基础,以科学、量化指标评价为手段,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实施绩效结果问责制,这将有利于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最后,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是财政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财政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理念的创新,加强财政绩效管理,从“重分配”向“重管理”“重绩效”转移,解决财政资金使用的支出绩效责任问题,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是市场经济中财政管理发展的一定规律,更是我国财政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www.daowen.com)

4.4.4 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

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的审计机关十分重视绩效审计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并编制有专门的绩效审计方法指引或者手册。美国和加拿大审计署开发的共计六种绩效审计方法,即评价综合、内容分析、调查、结构化访谈、案例研究和前瞻性评价综合。英国国家审计署也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方法,如质量控制法、调查法、问题分析法、碰头会、统计分析法等。

在绩效审计方法的分类上,西方国家通常将其分为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采访、观察、调查和查阅档案等;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统计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回归分析等。

部门预算引入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评定,不仅需要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的理念,更需要了解并掌握绩效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以便减少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实施阻力,有助于改革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在国际上通行的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平衡积分卡、360度绩效评定等。

4.4.5 我国地方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及问题——以菏泽市为例

2011年,中央出台的《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推行财政绩效管理改革工作。当前,菏泽市已经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也相应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尝试。2012年,菏泽市出台了《菏泽市市级部门预算编制暂行办法》(菏政发〔2012〕41号),其中,在预算编制原则方面提到,“探索构建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以实现绩效预算为目标的支出绩效考评体系,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初步建立支出绩效激励机制。”菏泽市在推行零基预算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绩效预算编制原则。菏泽市预算编制中将以实现绩效预算为目标,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建立支出预算绩效激励机制。在绩效管理改革实际操作中,菏泽市将绩效理念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正在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财政绩效管理机制。工作中,菏泽市也挑选一些重点的、社会公益性强的项目和一些市级部门单位作为整体进行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先易后难、先点后面,使改革稳步推进。

菏泽财政绩效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与社会的期待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观念陈旧;重资金分配、轻绩效管理的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没有制定统一的工作规划,财政绩效管理的保障支撑不强;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指标体系、人员队伍等没有完全建立,制约了财政绩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菏泽市财政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础不扎实。未树立牢固的绩效理念,重资金分配、轻绩效管理的思想仍然存在;制度建设不全面,配套措施不具体,未形成制度体系。二是保障不充分。目前来看,菏泽市还没有设立专门机构,人员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三是体系不完善。经过探索和实践,菏泽市正在努力建立涵盖财政支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绩效管理体系。但从整体上看,绩效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包括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的体制机制都不完备,整个财政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

财政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各地区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面推进财政绩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菏泽市的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菏泽市在大力宣传绩效管理理念的同时,还需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下一步,建议采取多项措施推进菏泽市财政绩效工作的开展。

第一,加强绩效改革宣传培训。目前,菏泽财政部门干部和相关部门单位财务人员对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思想认识上还不十分清晰。因此,加强改革培训工作意义重大,使直接参与改革的相关人员能够对绩效改革和推行绩效改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保证改革不拘于形式,深层推进。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手段,积极宣传财政绩效管理理念,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为全面推动财政绩效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第二,科学制定绩效目标。实行财政绩效管理,第一步就需要拟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整个财政绩效管理的基础。目前,由于菏泽市在此领域处于摸索阶段,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详细、完整、全面、科学的绩效目标体系,绩效目标体系应主要包含量化指标和质化指标两个层面。为有效地推进财政绩效改革,建议地方政府制定一套绩效目标体系,根据菏泽市实际情况,相应制定财政绩效目标体系,有效推动财政绩效改革工作。

第三,建立绩效运行内外控制度。财政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是财政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财政绩效运行的主体是部门和单位,直接左右绩效结果,因此,在部门和单位内部实行内控制度尤为重要,通过内控可以大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达到既定的绩效目标。各级财政部门是财政绩效运行的管理部门,在部门和单位实行内控的基础上,财政部门进一步采取外部监督的办法,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促进部门和单位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四,创新完善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方面,一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涵盖财政绩效目标、监控、评价和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出台专家、数据库、社会中介、档案管理等办法;二是加强业务流程规范化建设,制定可操作的、规范系统的工作流程,明确各单位和人员在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不断健全协调机制。完善评价制度体系方面,一是完善绩效评价主体,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二是完善评价方式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三是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合理的绩效指标,与外地市积极联动,实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共建共享。

第五,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开展绩效评价的目的就是进行结果应用,要把财政绩效管理纳入到政府效能建设之中,探索建立财政绩效评价结果与政府行政考核、领导班子问责制有机结合机制,促进绩效评价结果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财政资金分配方向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参考因素,并形成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防止结果应用与预算编制脱钩,真正发挥评价结果的效用。从源头上控制低效用、无效用的财政支出,建立结果应用与预算编制、项目安排相结合的财政支出评价制度。

总之,财政资金取之于民,是政府掌握的重要经济资源,也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财力保证。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政府工作效率,关系到政府形象,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积极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意义十分深远。财政绩效管理是现代财政管理的核心,进一步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是建设高效责任、公开透明政府的有效举措。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财政绩效管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我国财政绩效管理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在加强绩效改革宣传培训的同时,科学制定绩效目标,逐步建立绩效运行内外控制度,不断创新完善财政绩效管理体系,以及更加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