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数量多,种类丰富
国外图书馆文创产品的数量众多,几乎每个图书馆的文创产品种类都能保持在百种以上。虽然数量较大,但是商品类型不多。大量的商品集中在几大门类中。虽然图书馆创意产品的种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但基本集中在创意家居、服装配饰、文具用品、影像书籍、玩具游戏以及其他六大类型。
各个图书馆围绕自身文化特点结合人们日常消费角度的产品进行文创设计和开发。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价格设计上将文创产品分为了几个档次,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需求。这些类型和价格方面的改进促进了文创产品销售额的增长,也提高了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度。
(2)书籍仍然是国外图书馆商店产品的大类
国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设计量最大的也是各类书籍。在所有的资源中,图书是每个图书馆占比最大的部分。图书的数量不仅多而且覆盖的种类也较全面。美国国会图书馆商店中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达到了135种,占总数的24%,牛津大学图书馆商店中的图书为234种,占总数的53%,大英图书馆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共195种,占总数的39%。可见,世界各大图书馆商店都存有大量的图书资源。
(3)特殊品类产品成为部分图书馆商店的特色
国外图书馆除发展常规实物形态的文创产品外,还开创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商品。除了已经做成实物产品的文创商品以外,国外图书馆文创产业还开发了定制商品和电子产品等特殊品类。消费者的定制产品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在包含文化因素的同时,将消费者自己的意愿附加在产品上。独特创意产品主要以消费者的参与或者运用新媒体技术为主。电子形式的产品得益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各图书馆开发了电子资源和数字化文化资源,各类网络教育也蓬勃发展。例如,大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将馆藏书籍中的照片根据消费者的喜好选择大小,定做成各种版画、明信片等等。美国图书馆协会也将电子类产品作为其商店中的商品,包括电子书、海报书签等产品的源文件,为消费者提供了文化资源的便捷学习路径。有了电子文创产品之后,消费者不必亲自前往图书馆也能从网络上获取所需的信息,是扩大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不仅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跨越了地理距离,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2.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物质载体类别
对国外10所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商店所包含的全部文创产品进行记录并分析,对文创产品按照文化资源的物质载体进行分类,发现国外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分为图书类、服饰类、日用品、装饰类、文具类、玩具类、复制品和体验型八大类别。具体如下:
(1)图书类。图书是各国外图书馆最主要的传统业务。图书中包含了各门类知识的集合。从图书主题分析,包括本土文化、日常生活、历史地理、人物传记和儿童读物等。此外,除了实体形式的书籍,还有一些数字化形式的文化资源,这类资源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2)服饰类。服装也是图书馆进行文创设计的重要载体。主要因为,服装是人们日常所需的产品,将文化元素加载与服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保暖或装饰,而是要彰显个性,体现个人独有的文化鉴赏力。这类产品主要包括文化衫、围巾、丝巾、领带、袜子等。这类产品将文化资源与服饰生产进行结合,既促进了服饰消费,也促进了文化传播。(www.daowen.com)
(3)日用品。日用品主要包括生活类(马克杯、手提袋、雨伞、厨具、蜡烛等),也包括一些电子产品(移动电源、耳机、U盘等)。日用品也是图书馆文创产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消费者日常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这类产品通常是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在产品设计上要满足同时具备文化特征和实用性特征。如常见的马克杯、手提袋、雨伞等都满足了这两类特征。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富兰克林创意椅梯,通过折叠和敞开方式实现“坐着看书的椅子”与“爬高取书的梯子”之间相互切换。加拿大卡尔加里公共图书馆——经典书籍茶叶盒,拥有经典书籍的外观与文字内涵,盒内配有与主题相契合的茶叶种类,实现了文化和实物的完美融合。
(4)装饰类。图书馆开发的文创产品中有一部分兼具文化和审美因素的产品,这类产品主要以装饰品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里。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将图书馆日期戳、小推车、借阅卡片仿制成衣服上的徽章等。这类文创产品不像日常生活用品那样具有实用性,因此在进行设计开发时,要注重审美体验和文化现象的融合。这类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在设计上必须别出心裁,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5)文具类。文具类产品是文创产品中最符合文化资源的产品了。此类产品涉及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笔、便签本、台灯等。根据图书馆创意设计相关主题系列的文具产品。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设计的代表其图书馆特色的贺卡,在图片的周围配有相关主题的名人名言。这类贺卡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总之,文具类是销售量较好的文创产品之一,主要是由于这类产品最符合文化特征,因此在设计方面更容易融入文化因素,设计出具有文化深度的产品,这也为其他文创产品类型提供借鉴。
(6)玩具类。玩具类文创产品是图书馆针对少年儿童开发的一类特色产品。将文化资源中的科技知识、故事等内容及相关任务开发成吸引儿童的玩具。这类产品是少年儿童最爱的文创产品。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还丰富了精神世界。因此,发展玩具类文创产品,是针对少年儿童消费市场的有益尝试,对培养和开发儿童探求知识的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7)复制品。复制品作为创意产品的一种类型对珍贵文化资源起到较好的传播作用。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源通过高质量精美设计的复制品出现在市场上,使消费者难得一见的文化资源为大众所知。加上高质量的印刷和现代化的包装等设计引起了消费者的兴趣,在文创市场上开创了很好的销售业绩。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把珍贵的收藏资料制作成了高清版进行发售,这类产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加上高质量的文创设计,不仅能增加文化品位,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英国国家图书馆把珍藏的许多著名艺术品做成了高档印刷品。使这些罕见的艺术资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如英国童话大师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创作手稿、大英皇室艺术作品、英国国家图书馆历史地图等。这类文创产品的设计使珍贵馆藏得到广泛传播,也增加了消费者的文化认知,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收藏价值。
(8)体验型。国外体验型文创产品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一种文创产品类型。借助于现代科技,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体验型产品开发出了多种类型。有消费者亲自体验和感受的制作型文创产品体验活动,可以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原材料,让消费者参与其中,亲自制作一个带有自己文化标识的产品,也有借助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感受的文创产品类型。例如,美国圣迭戈公共图书馆商店在2017年母亲节期间举办了手工制作多肉植物盆栽的活动,图书馆负责文化资料的背景和相关的原材料准备,消费者自己亲自制作和创意。这类产品的好处表现在:第一,消费者亲自参与,对自己设计的文创产品容易形成认同感,对产品的创意也是符合自己预期的。第二,消费者在亲身感受中加深了对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第三,图书馆降低了文创开发中的生产人员的占用和生产成本,消费者自己制作比销售已经制作好的文创产品更有吸引力。
3.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文化创意类别
在按照产品物质载体分类的基础上,对文创产品的文化创意内容进一步记录、分析、归纳和聚类,除了依据文化创意的物质载体进行分类外,还可以根据文创创意的内容进行分类。将文化创意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得出,国外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呈现出“图书馆特色元素”“文学阅读主题”“地方文化符号”和“特色创意风格”这四种类别。具体的文化创意的形式如下:
(1)图书馆特色元素的文化创意融入。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资源,将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融于产品中就形成新文创产品。这样的文创产品能代表图书馆的馆藏特点和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对宣传文化和图书馆自身都有很好的帮助。通常表现为两类相关产品。第一,图书馆依据自身发展历史形成的品牌特色文创产品。例如,纽约公共图书根据自身的建筑风格创立的文创产品大理石狮挡书板,对消费者来说它蕴含着纽约人们的历史情怀。两座狮子命名为“坚忍”和“刚毅”,因此这样的产品代表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也是对这种精神的认可和传承。带有图书馆标志的产品,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宣传作用。第二种是专题系列的文创产品。国外公共图书馆通常根据某一创意思想设计一系列的文创产品,使文创产品有序的延续展开。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成立于1800年,最初的馆藏书目由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所提供,国会图书馆著名的大楼就是托马斯·杰斐逊大楼。设计了以托马斯·杰斐逊图书馆、藏书、名言——“我的生活不能离开书籍”为专题的系列文创产品。
(2)在书籍、文学和阅读中寻找创意灵感。书籍是图书馆中占比最大的资源。因此,图书馆可以从各类书籍和阅读资源中寻找灵感。可以从一些著名的著作中提取设计元素,将这些因素加载在成活用品中,消费者基于对著名作品的喜爱而喜爱这一类型的文创产品。既将名著进行了推广又提高了文创产品的销量。这类作品设计可能不仅基于名著,也可基于科技图书、艺术品图书等类型,将名人名言、热门艺术品等创作和利用,不仅可以设计出生活用品,也可发展装饰品等类型的文创产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如英国国家图书馆以英国畅销书封面为创意设计的抱枕、以福尔摩斯小说系列制作的雨伞、禁书名称手提袋、简·奥斯汀(英国著名小说家)名言的明信片、纪念经典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创作150周年的台灯。
(3)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符号的文化创意。国外的一些图书馆也从当地的地方特色入手提取设计灵感进行文创设计。这类文创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鲜感和求知欲,刺激了消费。如美国洛杉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图书馆就以加州特色的文创产品提升了人们对加州文化的认知,也增加了加州的旅游收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图书馆也设计了地区特色手提袋、围巾、领带和茶具等,将地方代表性的职务和动物图案应用于产品,推广了澳洲文化,也增强了大家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